返回第128章 鼎足而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衡南王被监斩那日,赵珏被带去了。再狠的心, 亲眼看见自己的父亲身首异处, 也挨不住了,她晕了过去。

    赵珏随睿王被流放, 被妹妹换来一命的赵琰也流放了。新疆辽东, 兄妹二人一东一西, 自此一别,只怕终生再难见了, 可偏偏地有人连相别都不想让他们见。

    临行前赵珏死了,死在狱中,死得不明不白,却无一人关心。

    为何要关心呢?就算踏上西去的路,她也未必活得下来,早死晚死对这些漠然的人而言有什么区别吗?

    但沈彦钦知道,最想让她死的,只有一人, 便是陆勉。

    该去的人都去了,威胁尽除,所有留下的人仿佛一夜间都被洗白了。一切又回到了初始, 然而朝堂之上, 对立的不再是曾经的太子和睿王, 而是宁王和陆勉。

    对皇帝而言,一个血缘至亲,但心里总是揣着忌惮;一个是朝中重臣, 颇受倚赖。如此看来,二人势均力敌,也都容不下彼此。

    眼看着陆勉被封为宰相,但宁王的东宫之路却遥遥无期。朝臣上书言,立储君,国之根本。而皇帝呢,不说不立,却也不说立,犹豫不决。

    其实他何尝不矛盾。别看陆勉耀武扬威的,再如何专权,他也只是自己的一条家犬,奈他翻不上天来,对自己没有一丝威胁。但沈彦钦不同,皇帝对沈彦钦不是一般的忌惮。

    虽有血缘,还是自己挚爱所出,但毕竟疏远这么多年,一时半刻亲近不起来。更可况皇帝不傻,沈彦钦一路走来,他看得清楚明白,这个儿子果断决绝,胜于当初的自己。再者,瞧瞧沈彦钦背后支持的人,不要说朝中的,在外已经被封为河西节度使的镇军将军,还有南下占了西南抚远将军,哪一个不是手握重兵。要知道,皇帝和皇子的矛盾,是代代重演的,看看刚被流放的睿王便知道了。

    可是——他也只剩这一个出色的儿子了,除了他还真是挑不出再合适的人选来继承王位。

    所以屡屡被朝臣逼着去面对这个两难的问题时,他选择了躲,躲在后宫楚幼筠的温柔乡里,连面都懒得露了,所以不是不能自拔,是根本就不想拔。

    于是,日日黄袍绕粉妆,夜夜柳内莺呖呖。偶尔力不从心,便请来玄士养气炼丹,寻起登仙之道来。朝堂,他关心得越来越少。

    所以,皇帝和沈彦钦的血缘让陆勉恐惧,但皇帝对沈彦钦的猜忌也让他有了可趁的机遇。

    晋国公的案子翻了没多久,余靖添就被准许回京,这是天大的喜事。皇帝没有让他袭了晋国公的爵位,但恢复了他的官职,提任为正二品辅国大将军,被封的将军府也重新启用。

    想到已逝的妻子,余靖添心中怆然,只恨自己连累了她,有仇而不得报。他先到了宁王府,谢过宁王后便将外宅里的母亲和妹妹接到了将军府,本打算把女儿和儿子也一并接来,瞧着妹妹不舍,他也不忍心,暂且搁置了。

    孩子是兄长的,回家是应该的。小金戈倒是好说,一直乳母带着,只是芊芊唤自己母亲已经习惯了,一时半会两人都不舍分开,宝儿更是生怕妹妹被人夺去了,拉着她不撒手。

    看着兄妹二人感情颇深,沈彦钦想到了妻子曾经说过的话。

    “让他们两个定亲。”

    余竞瑶不解地看着微笑的沈彦钦,没头没脑地怎就说了这么一句。

    “订了亲就都是你的了,跑不了了。”

    听他解释,余竞瑶噗地笑出声来,

    “是我们家的,永远都是我们家的,不是我们家的,强扭了也没用。”

    这是在说她自己吗?沈彦钦看着她,笑了。

    终了孩子还是被余靖添接去了,好在还有祖母和小姑姑在。

    春一过,便迎来了端午,天清气爽,沈彦钦沐休,陪着妻子带着儿子去城外折蒿赏花。宝儿第一次出城,兴奋极了,折了好些的小野花嚷着要给送妹妹。夫妻二人哄劝不住,余竞瑶又想到嬷嬷给芊芊和金戈做了香囊,便提前回城,带着宝儿去了将军府。

    才入了城门,王府的马车便和同样刚刚入城的另一辆车碰到了一起,余竞瑶惊得抓稳了孩子。掀帘一瞧,竟是不久前刚从凉州回来的河西节度使秦谷。听闻宁王是要去将军府见余靖添,便也一路跟随。

    余靖添可没想到今儿过节会来这么多人,余竞瑶带着宝儿去了后院,沈彦钦和秦谷便同余靖添留在正堂,聊了起来。

    宝儿果然是喜欢芊芊,摘来的花一股脑地塞到妹妹手里,任谁劝都不肯分弟弟一枝。金戈七个月,已经懂得讨东西了,不给便哭。最后还是沛瑶用了一只绣了娃娃抱公鸡的香囊才换下一枝给了金戈。

    母女三人看着孩子聊了起来。晌午一过,宝儿许是困觉了,嚷着非要回家,余竞瑶哄不住便和母亲告辞。

    转去前堂,三人正聊得火热,她不想扰了他们兴致,要自己带孩子回去。可宁王还是和二人道别,随妻子一同回去了。

    宝儿睡了一路,回家反倒清醒了,余竞瑶为了不让他扰小叔叔读书,只得陪他玩,一直到入夜哄他睡了。

    这一日,再普通不过了,余竞瑶却累得很,倒床枕在沈彦钦的怀里便睡着了。

    就是这么普通的一日,可在有心人眼中却是极不平凡的。夫妻二人还在睡梦中时,岂知皇宫里已然被掀起轩然大波,只待天一亮,便宣宁王入宫。

    沈彦钦一早被召入宫中,余竞瑶没在意,直到晌午也不见人回,她急了。连程兖和林川都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她只能静静地等。

    傍晚时分,沈彦钦终于披着黛青回来了,他没说什么,惯常用了晚膳。余竞瑶耐不住了,拉着他去了书房,询问起今儿的事。

    “这事,和你兄长有关。”

    沈彦钦的一句话,让余竞瑶的心猛然一翻。她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哥哥才不过回京几日。沈彦钦拉着妻子柔声劝来。

    原来是昨个三人相遇,被人知晓,走了心。自从余靖添回京后,陆勉便一直派自己的亲信,御史中丞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昨个三人偶遇,无非是友人间的交流,倒也没什么。怎奈宁王走了以后余靖添和秦谷越聊越投机,竟一同去了慈恩寺,在寮房谈了将近两个时辰。

    一个外戚,一个边臣,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了。

    “他们到底聊了什么?”余竞瑶忍不住问,沈彦钦摇头。

    如今聊了什么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陆勉和御史中丞把这件事报了上去,皇帝认定了他二人是有意要拥立宁王。这是皇帝最敏感的神经,偏偏就被陆勉挑动了,他想给自己的党羽扣下图谋不轨的罪名,很可能也会牵连自己。

    这件事可大可小,就看皇帝怎么决断了。但不管他如何决断,宁王阵营都会受损,陆勉又将了沈彦钦一军。

    皇帝对沈彦钦的忌惮有若一根绷紧的神经,如今被陆勉这么一拨,紧绷欲断。好在有楚幼筠在一侧吹了吹耳旁风。私谈宁王毕竟没有参与,他们想要拥立宁王是他们的事,何必为难宁王,徒惹父子二人不愉快。既然是他二人惹的麻烦,把他二人遣了就好了,也顺便借此提点宁王一下。

    楚幼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况且陆勉和宁王的关系他不是看不出,这件事若没夸大的成分他也不信,一连失去两个儿子了,若再失去沈彦钦,国之根本就有断了,难不成要只望一个刚刚认祖归宗的醇王?即便他想,群臣也不会同意的。

    他烦心已经烦够了,如今心头大患尽除,总该让他享受为帝的成就感了,能少一件事便少一件事。况且他纵容陆勉的意图不就是牵制宁王吗,有陆勉在,宁王还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沉淀了几日,结果终于出来了,皇帝为了息事宁人,顺便提点一下宁王,没有处分他,只是以离间君臣的罪名把秦谷降为了凉州太守,即刻回西北,而余靖添赴辽东镇守边疆。

    哥哥好不容易回来了,才不过几日便又要离开,余竞瑶舍不得,但也不敢当着宁王的面表露。毕竟没了两个得力的帮手,他也是个受害者。

    沈彦钦吃了一亏,不过他明白皇帝的心思,皇帝对自己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不然不会只是贬官这么简单。贬了还可以提,调走了还能调回来,只要自己够乖,不作不闹,让他安心就好。

    于是经了这一遭,宁王低调了很多,做事小心谨慎,也很少再和外臣往来。皇帝见他懂了自己的凉苦用心,很是欣慰,虽宁王势力有所减,但在皇帝的心中分量增了。

    这可不是陆勉想要见到的,于是他对沈彦钦的打击从未停止过。

    在强悍的组织也禁不住从内部瓦解,陆勉很懂这一点,他作为尚书令,执掌六部,第一个下手的便是宁王阵营的户部。威逼利诱之下,宁王又无所作为,户部尚书只得缴械。如此,宁王的财政支持断了。

    宁王默忍,没还击,连多余的一句话都未曾说过。能说什么,陆勉就是在逼他,只要他一动作,马上便会被扣上培植亲信,意图篡位的罪名。

    陆勉趁势而追,后来以手干脆伸向了军政。他曾任兵部尚书,兵部尽是他的亲信,他重新翻出当初御史台所查宁王的案子,做文章。

    宁王失势的势头越来越清晰,有些站队的人不免心惶惶,这便是下手的好机会。怎奈宁王统领的六军将军,对他都极其忠心,也就只能从下面的人入手。

    龙武军正五品右郎中陈启眉慕功名,喜交友,能力倒也不差,只是觉得循规蹈矩来得太慢,便广结京中豪杰贵士。若说门路,他不是没有,和龙武军之首大将军还沾着亲,自己的妻子是大将军的亲侄女。

    亲侄女婿,这亲按理说不远,可大将军孟震亨偏偏是个务实的人,就是看不上这个八面驶风,圆滑世故,舌头上能开花的侄女婿。在他眼中,陈启眉除了吃喝玩乐,没什么正经事。他若是个文人,倒也不管他了,可毕竟是龙武军的郎中,更要命的是他总打着自己的旗号交朋结友。

    如此,矛盾越积越深,陈启眉的一次失职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孟震亨暴怒,以军法处置了他,擅自剥夺了他五品官衔。

    陈启眉也受着老顽固压制够了,本就不是什么良人,一怒之下利用关系投向了兵部侍郎。兵部可是陆勉的营地,花说柳说,他用陆勉想知道的信息换来了六品兵部主事一职。

    从武官到文职,还降了一等,他哪里甘心。不过陆勉有言,只要他听话,那么龙武军都是他的。

    果不其然,陈启眉倒戈没几日,朝廷坊间便流传龙武军大将军妄言图谶,联合六军统领勾通宁王,论皇帝是非,大有取代之势。

    皇帝一忍再忍,也终有忍不住的时候。谣言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即便是,他也要寻个心里安宁,便遣左相陆勉彻查此事,自己躲清静去了。

    这一查,陆勉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了,把事件无限扩大,折腾得朝廷天翻地覆,御史台的大门就没断了押进的人,却很少见人出。

    朝臣自然不满,以右相为首的中书令袁梁率先提出异议。他不想参与到陆勉和宁王的对决中,但也不想因此事搅动朝纲,便提示陆勉,凡事要有个度,小心物极必反。

    宁王如今是连个还口的机会都没有,他也不解释,关在宁王府陪起老婆孩子来了。

    余竞瑶不明白他这是打的什么主意,只觉得朝堂不遂意,在家里便顺着他来。无论他选择哪条路,自己都得跟着。况且生活了这么久,她不相信他是个轻言放弃的人。

    结果数人被牵连,孟震亨也罪名落实,好在宁王力保,才免了死罪被贬去镇守蜀地。也因此,沈彦钦也失去了六军的统领权。最终受益的,是陆勉还有陈启眉。

    孟震亨走的那日,陈启眉去送他,可不是以侄女婿的身份,而是以龙武军正三品将军的身份去的。这就叫小人得志,孟震亨都没正眼瞧他一眼,鄙夷一瞥,带着侍卫朝蜀地去了。

    都说善恶终有报,可有些人就是能躲开老天爷的眼皮子。

    自从入了陆勉这个圈子,陈启眉发挥特长,如鱼得水。在陆勉面前,他从不卑躬屈膝,但不卑不亢中却把自己对陆勉的感恩戴德极尽表达出来,忠心只为左相。

    陆勉是宰相,是文官,他需要一个手握兵权又能忠于自己的人。思来想去也只有陈启眉是个合适的人选。于是通过陆勉的不断举荐,陈启眉的官运是扶摇直上,做到龙武军之首。

    直到最后陆勉的马屁已经不够他去拍了,竟利用献丹敬□□义拍到了皇帝和贵妃身边。

    陆勉这才意识到,原来陈启眉的野心不是自己能满足得了的。可他毕竟是自己带出来的,陈启眉对陆勉依旧恭敬有加,更何况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宁王身上,对陈启眉也就睁一眼闭一只眼了。

    都道宁王自此一蹶不振,但知道,他是在躲着自己,让自己找不到任何破绽,想一直拖延到皇帝不得不为国本而立他为太子那日,于是二人僵持了住。只要他一日没登上皇位,陆勉就还有机会。

    西北突厥这几年又开始蠢蠢欲动,自从秦谷从河西节度使贬为凉州太守,突厥更加猖狂起来。陆勉举荐陈启眉,被封河西节度使及征北将军,而他也没让皇帝和陆勉失望,不过半年,便消了突厥的势头。

    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沈彦钦正忙着帮余竞瑶在花房里给牡丹培土。自从和陆勉站到对立的位置上,沈彦钦一直处于失势的状态,一晃也有大半年了。这段日子,沈彦钦基本上就是留在家中,陪着妻子,陪着儿子,要么便是辅导承越读书。

    眼看着宝儿现在和父亲可要比和娘亲亲近多了,余竞瑶感觉这不就是自己一直憧憬的日子吗?不过她明白,这一切都是表象,沈彦钦还没到享受生活的时候。

    “继你之后,又有人败了突厥了。”余竞瑶给沈彦钦挽着快要落下的袖子,笑着道。

    沈彦钦手里的活一直没停,漫不经心道,“他有这个能力。”

    “好像你多了解他似的。要不是他,你也到不了今日。”

    见妻子不满,还带了点怨气,他把小铲插在土里回首看着她,笑意颇浓。“要不是他,我能在这花房里给你做花农?”

    花农?让他培土,他铲折了自己好几株□□,心疼死了,还不许人说。可雇不起他这么金贵的花农,再这么下去,这花房里的花都要寿终正寝了。“我看你这花农也没几天当的了。”

    这话让沈彦钦一愣,笑容慢慢淡去,他长吁了口气,继续铲起土来。

    然就在此刻,程兖突然冲进了花房。外面寒冬腊月,花房内温如初夏,一股暖气扑来,程兖登时一窒,屏住了呼吸。

    余竞瑶和沈彦钦齐齐地望向这个一身寒气的人,只见他瞪着双眼,急迫地道了一句:

    “王爷,陈启眉,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