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9章 无忧谷(完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案发当晚,你从蒋保平家回到自己家,身上、手上沾着血迹,你的孩子全看见了。    他以为你是骑电动车摔了。所以,你顺水推舟就这么应承下来了?”    武安深吸几口气,似乎是强迫自己压下火气,“我再说一遍,杀人的不是我,是,我顺水推舟了,不想让孩子担心,这也有错?”    “孩子后来没问过吗?蒋叔叔哪儿去了?”    “不是,这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看来问过。”    “没有!”    “那你挺失败,跟丈夫分居,辛辛苦苦一个人带孩子,就是想让孩子多跟蒋保平接触,培养感情,方便以后你们确定关系。    到头来,蒋叔叔杳无音信,孩子问都不问。    哦,我忘了,蒋老师只关心学生,跟你的孩子……感情培养得可不顺利。    他不关心孩子,孩子也不在乎他,所以即便你扯谎,他也没什么感觉。在孩子心里,你跟杀人犯一点边儿都挨不上。    但是,到头了。”    “什么意思?!我告诉你,你敢去跟我儿子乱说,我就告你!我就……”    “不用乱说啊,向家属传达你被正式逮捕的消息,是我们的工作。    你忽略了一个细节,有一件事,你和王梦都不知道。”    “什……什么?”    闫思弦先是深深地看了吴端一眼,才继续道:“时间差。”    “案发当天下午,王梦给小饭桌的学生们做完饭,自己吃了两口,匆匆忙忙回家,给老公做了顿饭。    等她老公吃完,出门去棋牌室,她回了蒋老师家。    这个过程,王梦粗略估算了一下,没超过2小时。    一名歹徒进入蒋保平家,杀人,离开,然后你又去,停留片刻,离开,2个小时够了。    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长时间。    因为王梦离开时,只是做好饭,她自己吃了一点,小饭桌的学生有些还没吃完饭,距离家长来接他们,也还早。    我们的人走访了当时参加小饭桌的学生家长——这还得感谢王梦,她一直负责管钱。你和蒋保平这样的知识分子,让你们去跟人谈钱,挺别扭的——学生家长名单就是王梦给我们的。    总之,走访结果是,暑假的小饭桌像托儿所似的,全天候,所以家长们要付出平时三倍的价格。    这价格可就不低了,至少,对普通的工薪、白领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肯花这个钱的家长,要么是经济条件宽裕,要么是真心实意地不想管小累赘,当然了,二者皆是的占了一大部分。    这样的家长,心理也很简单,反正花了钱,接孩子能拖一会儿算一会儿,最晚的,家长蹦迪去了,临12点孩子都睡着了才去接,甚至还出现过孩子在蒋老师家过夜的情况。    所以,王梦留给你的时间虽然有两个小时,但却被家长占去了大半。    经过走访,我们最终得到了一个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范围。    这么短的时间内,凶手和你先后脚来了又走,不现实。    你在撒谎,只有你一个人进出过蒋保平家,你杀死了他,但因为杀人并非你的本意,你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因此,杀完人你也慌了神,下意识地逃回了家。    时间可以抹平一些证据,但有些时候,时间本身就是证据。”    闫思弦停顿了一下。    倔强的神色自武安脸上退去,绝望开始蔓延。    但她还在努力思考,以求找到狡辩的突破点。闫思弦要压垮她最后的一点思考能力。    “你儿子对这件事还一无所知?你打算亲自把这些不容易、把你的用心良苦解释给他,还是我们生硬地传达一个结果?    当然,你也有第三个选择,儿子不是这学期就中考了吗?几个月的事儿,我们可以和你一块撒个谎,在他中考之前,先不做通知,你编个理由,就说……外派学习什么的,随便。    总之,我们的态度是,只要你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也在权限范围内,给你最大的方便。”    闫思弦在桌下捏紧了拳,他只剩最后一个杀手锏了,而这杀手锏是违规的。    所以他才主张这次审讯由他来。    已经到了这一步,如果武安还不认罪……    “是我。”    说完这两个字,武安长长舒了一口气,又苦笑一下。    “本以为遇到一个让我敬仰的男人,是老天爷待我不薄……呵呵,我想得太美了。”    闫思弦的手缓缓松开。    ……    半小时后,两人拿到了武安的口供。    她如实供述了杀死蒋保平的全过程,与闫思弦的推测基本一致。    将后续工作交给手下的刑警,闫思弦对吴端道:“我有点事,跟你说一下。”    吴端跟着他进了一间小会议室。    不等闫思弦开口,他先评价道:“时间做为证据,你可真厉害,但也忒玄乎了点,要法院采信,我看够呛,要是武安还不认罪呢?”    “诈供。告诉武安她作案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孩子没被家长接走,那孩子刚好在用卫生间,什么都看见了。”    “你!”吴端无比诧异,“别开这种玩笑!”    “不是玩笑。”闫思弦道:“赵局派下来的案件,你推了俩了?”    “那又怎么样?”    “这案子,时隔太久,证据和线索太少,电击器和奖杯,法医科和物证科穷尽了现有的检验方法,还是无法将凶手指向武安。    有新案子,你还能顶多久?它会成为悬案。”    “那又怎么样?”    “来之前我看过你的工作记录,你是墨城唯一一个手底下没有悬案的刑警。我还挺期待继续保持这项记录的。”    在闫思弦开口时,吴端已经站了起来,他说完这句话,吴端正好踱了一个来回。    “那也不能违规啊!你知不知道,一点程序或方法上的不合规,都有可能让咱们满盘皆输。”    闫思弦挑了下眉,似乎在期待什么,令吴端十分困惑。    “你要出什么幺蛾子?”吴端问道。    闫思弦揉了下鼻子,“就是……没想到你这次的批评教育这么短。”    “那给你来个长篇大论的?”    “行啊。”闫思弦认认真真补充了一句:“我怕以后没机会听了。”    “啥?”    吴端脸上的表情很精彩,先是莫名其妙,而后是恍然大悟,紧接着不可置信,最后痛心疾首。    “你你你……咋了?得绝症了?啥时候查出来的?咋不跟我说……”    闫思弦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不是!”    吴端静静等待他的下文。    “之前不是跟你说了,要去把博士读完。”    “嗯。”    “因为我之前有过在国外读博的经历,论文也就差一篇了,所以并不需要再从头来过,我这个,快得话一年左右就能搞定。”    “好事儿啊。”吴端道:“祝贺你。”    “但有一点,这博士是脱产的,纯理论研究,就没法再继续任职了。”    吴端愣了好一会儿,“你……你的意思是……”    “一年后我才能回来。”    “那……那那那……”    消息来得太突然,吴端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丧失,最后只埋怨了一句:“怎么不早说。”    “早说晚说,不都是这样。”    “也是。”吴端恢复了思考能力,立即追问道:“所以,你要求审武安,还自作主张要搞诈供,是想临走之前替我背锅?”    闫思弦耸耸肩,“你就当是人之将走,其言也善。”    “呸!”吴端道:“少说这些不吉利的。”    “好,我收回,不过,你往后工作也多变通着点,别老卡着制度。    我可专门查了关于诈供的规定,哪儿那么严格啊,诈供获得的口供,虽然不能作为审判依据,但可以作为刑侦方面的依据,指导刑侦方向。    凶手有几个不抵赖的?你跟他们讲规矩,不是坐等让人欺负吗?还有……”    吴端整个人突然松弛下来。    他将自己砸进沙发,等着闫思弦说完了一长串嘱咐,才终于道:“你这是临行嘱托?”    闫思弦挠挠头,“算是。”    “我这两天就找房子。”    “干嘛找房子?”    “从你家搬出去。”    “啊?……为什么?”    “你……”吴端愣了一下,“我们不是同事了,而且你嘱咐那些,我以为是……告别。”    “不是……我那什么……咳咳……”闫思弦组织了一下语言,“就是觉得,话说到那份儿上了,好像应该煽个情……你就当我多此一举。    接着住,哪儿都不准般,我还指望给你当个顾问,过一过破案的瘾。”    吴端低头沉默片刻,冲闫思弦伸手,“那么,闫顾问,祝你求学顺利,欢迎随时回来,副队的岗位给你留着。”    闫思弦握住了吴端的手,“我尽快。回家。”    “好。”    过了最开始的诧异,吴端很快接受了即将来临的改变。    这变革似乎天翻地覆,却又仿佛什么都没变。    “以后这车你开,不顺道儿了,我换一辆。”    “干嘛?刚交了证件就想贿赂警察?”    “就你手里那点小权,钱权交易是没戏了,要不吴队考虑一下钱色交易?”    “滚!”    中规中矩的完本感言    2018年2月18日,《罪无可赦》发布了第一章,2019年3月23日凌晨,完结。共150万字。    开始得颇有些兵荒马乱。    发文前一天还在改另一篇备选文的开头,并在两篇文之间举棋不定。一觉之后选了《罪》。    没有存稿。    接下来的一年,平均每月休息两天,其余时间日更4000字。在起点,这当然算不上勤奋,好在还算规律。    当然了,爆更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反正,打赏盟主也没有爆更。    我是带着弥补前作《草莽》崩主线的遗憾写《罪》的。都是刑侦文,单元剧,纵然刻意在人物塑造、案件叙述上写出差别,也还是像,这让我一度怀疑,《罪》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是书友STORIES的书评《评一下双男主闫思弦和吴端》让我出离困惑。他眼中的闫思弦和吴端是如此可爱,远比我心中的设想更鲜明,更完整,让我醍醐灌顶。可以说,对闫思弦和吴端的刻画,超过半数时候都参考了这篇书评。于我,它远不止一篇书评。    所以,谢谢STORIES,特别感谢。    读者中藏龙卧虎,这既让我感到骄傲,又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的本事配不上你的喜爱。    看到不少朋友说结局仓促。确实。    《罪》历时一年多,写到最后我感到麻木。    这是个可怕的信号,我应当保有鲜活的感知力。察觉到这麻木之后,我决定,写完手头正在写的案件,就完结,放空一下。    所以,选了一个不算契机的契机,有些仓促。还望见谅。    这次,主线总算没有崩。    我计划休息半个月左右,开新书,这期间就查些资料,准备一下新书开头。    新书题材会有巨大的变化,可能耳目一新,也可能玩脱,压力很大。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和以往一样,有多大本事使多大本事,尽人事听天命。    感谢我的读者、编辑在过去一年多对我的关照,谢谢。    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新书再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