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九章 理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僧人慌忙住口,懊恼道“是小僧多言了。”

    “师父不必自责,”陈北海笑着制止,“要是在这寺内都不能说话,那这天下也没有几处能说话的地儿了。”

    “是也是也”僧人点点头,又觉得莫名其妙的不对劲,只得喃喃自语。

    虽然有些晕头转向,但僧人还是牢记方丈的吩咐,履行自己的任务。

    他将陈北海引到大雄宝殿东侧的一排建筑内,并进入了一个房间。

    “请居士稍候片刻,”僧人恭敬道,“案几上有刚煮好的茶,居士渴了可以先喝着。”

    他随即告退,走出房间,掩上大门。

    陈北海也悠闲地坐下,从身前长桌上摆置的茶具中取出一个小杯,倒了杯茶。

    这间房并不像是待客用的房间,而更像是私人住所。

    身侧一丈远处就摆置一张床。

    事实上,大雄宝殿东侧的一排建筑,被称为“东配殿”,本就不是接客之所,而是寺内僧人居住的地方。

    寺内用以接待香客、云游僧的房间,在大雄宝殿西侧的“西配殿”。

    方才那僧人将陈北海引到此处,自然不是因为他混淆了接客与僧众所用配殿。

    而是由于陈北海对以暗号。

    在金佛寺静岳法师殿内,向值守僧询问慧心方丈是否在讲经,在讲哪一卷经。

    这便是在离开大原县前一天,王帮主叮嘱他应当干的事情。

    片刻后。

    另一名僧人步入房内,恭声将陈北海请到另一处。

    那是静岳法师殿东侧,一座外观朴实的建筑。

    房上挂着块牌匾,写着“祖师堂”三个字。

    僧人走到门边,便驻足不前,道“居士,我先离开了。”

    留下陈北海一人站在祖师堂前。

    他轻轻推开门扉。

    “吱嘎”

    门框发出年久失修的刺耳呻吟。

    失去木门的掩饰,长桌旁熟悉的几道身影映入眼帘。

    猛然,极为磅礴的气势向他压去。

    他仿佛见到一尊摘星拿月的巨人,正愤怒咆哮着,折断一座山柱,向他掷去。

    霎时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然而,面对这末日般景象,陈北海怡然不惧,只是稍微催发内功,浑身蓬勃的气血一激,巨人与断峰便烟消云散。

    定睛一看,哪还有什么世界末日。

    只有几位神色各异的宗师,或冷淡,或惊诧,或欣赏。

    一人身着白袍,腰佩玉玦,风流倜傥,惊叹不已“你竟有如此修为,想来王帮主所言非虚,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原来,方才正是他施展功力,爆发出极强的精神压迫,出手试探陈北海。

    只是不曾设想被这年轻人轻描淡写地抗下,乃至破解。

    “刺啦”撕下面上的伪装,陈北海露出真容,拱手行礼道“晚辈陈某,拜见各位前辈。”

    “好说,好说。”这人毫不客气地应承下来,面上含笑。

    “帮主、方丈、真人”陈北海向在座者一一问安。

    王月明、慧心方丈、杨真人、君一门主也纷纷回礼。

    算上出手试探的吴靖远,当初在大原县约定好的人已然全部聚集在这祖师堂中。

    陈北海略一感应,只觉在座的五位宗师内功深厚如海,气血也绵延悠长,实力尽皆盖过自己。

    也就是说在这狭小的房间中,算上自己,足足聚齐了六名先天丹境的大宗师

    背朝十三尊金佛寺住持像,陈北海挨着王帮主与君一入座。

    “不知几位前辈在谈些甚么”他开口询问。

    吴靖远忽然拨了拨腰间的玉玦,发出叮当的脆响,微笑道“我们此前正在谈论刺杀莫衍的具体事宜,既然你来了,正好听听。

    “今夜亥时三刻,将有一位先天宗师带着十几名顶尖好手从乾门潜入周城,一边烧杀毁坏,一边朝皇宫打去。

    “而我们则从坤门进入周城,杀到后宫中的上武殿那里就是莫衍住的宫殿。

    “待试了神武帝的成色,便折去几十步外,莫衍用于收藏秘典的神藏阁,夺回遗失的典籍。到时天高任鸟飞,我们可以即刻脱身。”

    还有一名先天高手

    陈北海心中暗忖那人的来历,又听见吴靖远的声音“不知小友有何高见”

    他回过神来应道“意见谈不上,晚辈倒有些其他困惑,希望能得到诸位前辈的解答。”

    “居士但说无妨。”慧心方丈忽然插嘴道。

    盖因陈北海回话时,目光正射向他。

    陈北海也不推脱,他正想问个究竟“方丈,您是得道高僧,应当明了六波罗蜜中的持戒、忍辱,对冤家对头不可起愤恨心,须持大慈悲戒,破嗔恚障,羞大慈大悲心。冤孽相报,永世纠缠,您又何苦对付那神武帝”

    老方丈是熟读佛经的法师,作为修习佛法者,通常有一副慈悲心肠。

    换个说法,就是人人可揉捏的软柿子。

    就算心头对抢了自家武功的莫衍有怨念,又怎会在外在表露出来,乃至于参与到杀人破戒的勾当里

    陈北海疑心其中是否有未知的算计。

    老方丈和蔼的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解释道“居士来时可见着寺里的香客”

    “见过。”

    “是否数过人有几何”

    “二三十人罢。”

    “居士觉得这是多是少”

    陈北海一顿,说道“想来是稀疏了些。”

    回想一下,来访的香客的确是少了些。

    他来时在各个殿堂都停留了不短功夫,见到的总计不过数十人。

    算起来,这金佛寺每日接待的香客,恐怕至多几百位。

    须知金佛寺乃十方丛林之首,天下第一寺,更毗邻武国都城,这般佛寺,每日访客也不过千。

    这显然不正常。

    陈北海记得,在地球上曾有一座寺庙获得每日游客量世界纪录,最高每日游客量达到八十二万人次,平均游客数也有四十万之巨。

    即使武国人口少得多,两座寺庙间也不应当有百倍的悬殊差距。

    “我们金佛寺尚且如此,大武朝内的其余寺院呢”方丈开口道,“真难道是因为大武的百姓天生性情愚拙,贪淫乐祸,蒙昧无知,不懂礼佛么”

    陈北海默然。

    据他观察,在大武内,无论南北,无论老幼,无论男女,对宗教的热情都显得极为淡漠,甚至可以说是厌弃。

    在地球,华国可谓是世界上最明、最包容、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然而神学的经脉依旧牢牢地根植于人民化的土壤中。

    他自己虽不信教,却也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可在大武,人们却普遍对宗教抱有一种轻视乃至蔑视的心理。

    慧心方丈又道“并非百姓痴愚,而是那莫衍胡作非为,将佛经道藏贬为九流之术,斥佛陀菩萨为玄虚。”

    “莫衍不准我们寺院修理碑坊、限制我寺收纳弟子、禁止僧众公众活动,这些都是小辱,老衲忍忍也就罢了。

    “可那莫衍又动用皇帝的特权,批判真经,驳斥受戒修行之礼,又将佛理贬为异说。诽佛谤佛,毁法坏法。

    “老衲虚长八十来岁,不敢妄议我佛,也从不向任何信徒保证西天极乐的存在。然而那莫衍却百般法子,将佛说成魔,这又是什么道理

    “别的都可当做修习应业,莫衍阻碍众生学习因果业报,慈悲向善,削减罪孽,老衲能看得下去吗

    “若到了末法时代,便让老衲诛杀莫衍天魔。若非末法时代,便当老衲犯戒了罢。”

    说罢,慧心方丈双手合十,默念“阿弥陀佛”。

    吴靖远也冷笑道“老方丈,你可别哭惨,我们天一教可比你们惨多了,那莫衍在得天下前受了我祖师一辈的帮助,并许诺国教之位,可他当上皇帝之后就翻脸不认人,把我们天一教杀了七七八八。”

    吴靖远神色森冷地看向陈北海,质问道“你说莫衍该不该杀”

    原来如此。

    在场的各位大宗师都对莫衍抱有不小的仇恨。

    尤其是外表最为慈眉善目的慧心方丈,更是将神武帝看作末法时代作乱的天魔,欲金刚怒目,清扫佛敌。

    个中对错,难以评判,只能说各有各的立场。

    对于神武帝莫衍来说,他自然希望君权压倒神权,不希望君王为神明左右。

    因而他要扫除一切障碍,无论是佛陀还是三清六御,无论佛道,但凡阻碍他君临天下的,他都要将其消灭。

    于是莫衍、莫衍的儿子,花了六十年时间,让绝大多数武国百姓提起宗教便是怀疑与轻蔑。

    这无可厚非。

    但慧心方丈、吴靖远等维护自家传承,期望将自家经典发扬光大的志向,更是无可指摘。

    陈北海应当站在哪一方

    是帮助传授了自己吞海功、降龙掌、打狗棍法的王帮主一边,还是站在素未谋面,还害死了原身父母的莫衍一边

    不言而喻。

    “晚辈明白了,”陈北海再度拱手行礼,“还请前辈细说行动细节,今夜晚辈但凭驱使,绝无二意。”

    “好”吴靖远的双眸中闪动着炽热的焰火,“今夜定教那神武帝陨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