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4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钱王氏说不带他们走,钱大哥和钱大嫂又急又慌,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

    不用卖宅院,他们也不用四下颠簸,这一刻的钱大哥和钱大嫂莫名就觉得踏实了。

    说到底,钱大哥和钱大嫂并非真心想要离开府城。他们之所以会这般纠结和挣扎,无外乎是因着钱爷爷、钱奶奶还有钱家大房的存在罢了。

    但凡钱爷爷他们都不在府城呆着了,钱大哥和钱大嫂肯定立马就改变主意,还是更想要留在府城安家。

    既然是钱月茵发了话,钱老二和钱王氏都没再过多考虑,直接收拾东西随着齐君洲一块离开了府城。

    如此一来,被留下的还是只有钱大哥和钱大嫂。

    一开始,他们两人还是有些忐忑的,生怕钱月茵说错了、想错了、料错了。万一钱家大房真的能在府城长长久久的呆下去,他们要怎么办?

    事实证明,钱大哥和钱大嫂的担心是多余的,钱月茵没有说错。俩个月后,钱家大房就灰溜溜的收拾包袱回了钱李村。

    钱家大房走了,钱爷爷和钱奶奶在府城也呆不下去。虽说住在钱大哥家里确实不愁吃穿,可他们过的不舒服。钱大哥和钱大嫂的态度又不是多么的热情,他们哪里看不出来钱大哥两口子的不情愿?

    加之大房此次在府城亏了大本,他们必须得回钱李村帮着大房重振旗鼓,钱爷爷和钱奶奶哪里还有心思留在府城,二话不说就紧随其后回了钱李村。

    终于送走钱爷爷和钱奶奶,钱大哥和钱大嫂别提多高兴了。今日之后,他们铁定打起精神,再不会给钱家大房继续占他们便宜的机会了。

    钱家大房也没想要再来府城了。钱大伯最开始是真以为开一家小馆子不是那么的难,毕竟他的目标没有那么的大,又不是一上来就要开一家酒楼……

    哪想到他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是能撑起生意的。凡事都要他亲历亲为不说,几个儿子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反倒只会添乱。两个月下来,他们非但没有赚到银钱,反而亏损了不少,几乎快要把自家老本都给贴进去了。

    还是那句话,钱大伯的家底没有那么的厚,撑不住如此肆无忌惮的乱花。别无其他更好的选择之下,除了回钱李村,钱大伯也没有其他法子了。

    说来更让钱大伯后悔的,还有他们家大房跟二房关系闹崩这一事实。

    先前在府城发生冲突的时候,钱大伯因着意气用事,没太当回事儿。但是现下回想起来,钱大伯委实懊悔。

    他不该跟二房吵起来的。二房日后的前途多好啊,他还惦记着自家儿孙都能沾沾光呢!如今可好,只怕二房以后都不会再理睬他们大房了。

    钱老二他们确实没想过再帮衬钱家大房。该做的、该帮的,他们自认已经做的到位。日后每年给钱爷爷和钱奶奶的孝敬,他们二房不会少。但是其他的,就别提了,也别痴心妄想了。

    至于钱家大房是如何的不甘心,又跟他们二房有什么关系?他们一路随着齐君洲从皇城出发,有好多地方要去,忙着呢!

    伴随着齐君洲被圣上重用,钱家二房确实水涨船高,钱老二和钱王氏后半辈子都是跟着钱月茵住的,也是钱月茵和齐君洲为他们养老送终的。

    提到自己的晚年,钱老二和钱王氏都很满足,对钱月茵和齐君洲也甚是满意,但凡提到都是诸多夸赞。相较之下,钱大哥三兄弟就要被排在后面了。

    不过,钱月茵愿意给爹娘养老,齐君洲这个女婿也从未拦着,其他人自然无从说什么闲言碎语就是了。

    说起此事,钱大哥三兄弟还挺忏愧的。他们是真比不上钱月茵这个妹妹,以前比不上,而今和以后依然比不上。

    钱月茵倒是觉得没什么。她愿意孝顺钱老二和钱王氏,是因为二老对她一直都很好。这些年一直住在一起,互相之间的陪伴和照顾早已如影随形,在彼此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能做钱老二和钱王氏的女儿,钱月茵觉得很高兴,也很幸福。

    先后送走钱老二和钱王氏,原本热热闹闹的家里突然就变得空荡了不少。就如同于娘子和王老头过世的时候一样,过了好一段时日,钱月茵才适应过来。

    好在长辈们都是寿终正寝,在最后的日子里并没有受太多的苦,也都是带着欣慰的笑容离开的。如此,钱月茵心下也安定了不少。

    钱家下一辈的孩子们都是读书人,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会读书识字,自然跟钱大哥他们小的时候不同。

    因着有这样的机会,男娃们都参加了科考,虽然最终并未出一个像齐君洲那样的高官,但也出了好几个秀才,已然为钱家更换了门楣,令钱大哥他们很满足了。

    钱月茵和齐君洲这一辈子生了两儿一女。两个儿子一个很擅长读书,另一个则小小年纪就跑去边关当小兵了。

    钱月茵和齐君洲没有拦着,只让孩子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要不走歪门邪道,随孩子们乐意就好。

    至于齐朵朵,安安静静的长大,从小就没给钱月茵和齐君洲增添过哪怕丁点的烦恼。唯独在亲事上,给钱月茵和齐君洲丢了一个大雷。

    钱月茵和齐君洲都不是贪图富贵的人。虽说齐君洲的官做的还算大,但他们从未想过要拿亲闺女去攀附权贵,反而一直想着为齐朵朵寻一门平平淡淡的婚事,就图个安稳和乐。

    然而,齐朵朵竟然入宫了!

    初始听闻此事,钱月茵和齐君洲都不是很愿意,当即想要拒绝。可圣上亲自找齐君洲说了,为齐朵朵指的婚事并非太子,而是皇子。等过几年,就让他们出宫,分府单住。

    尽管这样,齐朵朵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家人了。齐君洲有考虑过,要不要再为齐朵朵筹谋一番,无论如何都要将这门亲事拒了。

    可齐朵朵属意这门亲事。齐君洲尚未开始筹谋,就被自家亲闺女给打断了。

    齐君洲和钱月茵都不是那种性子霸道的长辈。既然齐朵朵自己说了喜欢和愿意,他们仔细思量过后,还是选择了应下。

    也罢,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就不拦着了。也或许齐朵朵嫁去皇家之后的日子,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好呢?

    而且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另外为齐朵朵寻的亲事就一定能保证齐朵朵过的舒心不是吗?万一他们的眼光出了错,那又该怎么办?

    最起码而今齐朵朵是真心喜欢这门亲事,也是欢欢喜喜的嫁人。最起码他们还在的这些年,他们还能勉强为齐朵朵撑腰。

    加之还是圣上亲自指婚,哪怕是皇家,齐朵朵也并非就一丁点的地位就没有。再之后的日子,还是须得齐朵朵自己过。

    如此一想,齐朵朵的亲事就顺理成章的定了下来。

    齐朵朵出嫁的时候,钱大哥一家人从府城赶了过来。

    自从钱爷爷和钱奶奶过世,钱大哥和钱大嫂的日子就恢复了早先的平静和安稳。而钱家大房自从那次元气大伤之后,再未提过要搬来府城过日子的念头,就连平日里跟二房的走动也渐渐断了。

    钱大哥和钱大嫂是无所谓的。他们每年腊月都会回钱李村,跟钱氏族人的走动并未断掉,跟钱大嫂的娘家更是一如既往的亲近。

    就连跟钱三叔,也是不冷不淡的客套着,临到年关肯定会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年饭,面子上的功夫做的很到位。

    唯有钱家大房,再不上二房的门,见到钱大哥和钱大嫂就如同没看见,一个招呼也不打,只做陌生人。相对应的,钱大哥和钱大嫂的反应也是如此,互相之间很有默契就再不说话和来往了。

    感情都是处出来的。原本就不住在同一个村子了,再这么一折腾,可不就越来越疏离,几年后便再无交集了。

    像齐朵朵嫁人,钱三叔得到消息还特意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让钱大哥他们帮忙带来皇城。但是钱家大房,就没有任何表示了。

    齐朵朵自然不缺这点嫁妆。不过情分亦是人情,钱三叔准备了嫁妆,她肯定会回礼,而且是加倍的回礼,决计不会让钱三叔吃亏。

    反之,钱家大房就什么也没有了。

    眼看着钱三叔甚是高调的拿着钱大哥他们送到钱李村的回礼四下显摆,钱大伯别提多羡慕了,可也提不起什么嫉妒。

    一步错、步步错,二房如今是再也不愿搭理他们大房了。这是他们大房的命,他们高攀不起啊!

    大房其他人其实是想要跟二房重归于好的。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钱大伯又一力压着什么都不让他们做。他们原本就没有什么章程,一番心思还没酝酿出来就被打击到了,最终也就只能怏怏地放弃了。

    钱李村的事情,府城不知道,皇城就更加不可能知晓了。

    钱月茵和齐君洲的日子按部就班的在继续,平平稳稳的幸福也一直在延续,谈不上波澜起伏,却也甚是温馨,恰恰合乎钱月茵和齐君洲的心愿。

    一切,岁月静好,细水流长。

    作者有话说:

    谢谢亲们一路以来的支持和喜欢,古言新文《后娘养崽崽》开啦,求预收求支持,么么哒:

    文案:

    一朝变成三个崽崽的后娘,于灵兮也是极为无奈的。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三个崽崽都很可爱,那就认真养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