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骑射已无用武之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退明军的夜袭后检点伤亡情况,发现这一仗一共损失t人。

    鬼力赤以及各个部落的首领们又悔又恨。

    昨夜实在是大意了!

    维生素a几乎全部来自于肉食,而缺乏维生素a则会导致夜盲,因此以素食为主的中原兵在夜间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军队中超过一半人在晚上什么都看不见,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以往与中原部队交战时,中原部队夜间向来不会主动进攻。鬼力赤以及各个部落的首领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根本就没有想过明军居然会在晚上主动出击,结果就中招了!

    鞑靼人自然不知道,神机营是明军中待遇最好的部队。朱棣的神机营当成宝贝一样,虽说没有天天大鱼大肉,但至少隔天提供一餐肥肉。因此,神机营的官兵不仅个个都异常精壮,而且几乎没有一个患上夜盲症。

    既然部下拥有夜战能力,而且对面的鞑靼大营又似乎没有严密的防备,战争经验非常丰富的金铭自然不肯放过这样的机会,结果夜袭大获成功。

    明军高兴了,与之相对应的鞑靼人自然愈加垂头丧气。

    至今以来一共有三次较大规模的交战。

    昨天白天第一波攻击因为带着试探性质,因此只出动了两千多人。那一战损失了一千人。

    第二波攻击打算一鼓作气攻克明军营寨,派出的部队较多,达五千人,结果生还的只有五百人。

    夜袭战中又损失了七千多人。如今鞑靼人已不足四万。参战地部落中。有些小部落已经失去了在草原上独立生存地能力。而大部落也损失不小。

    鬼力赤与各个部落地首领们又进行了一次长时间地讨论。最后地结论是:不再主动攻击明军。而是将之困死。不过吃一堑长一智。必须在夜里加强防备。

    接下来地白天双方平安无事。到了晚上。金铭发现鞑靼人加强了防备。不禁一乐。因为。这种程度地防备根本不够嘛。

    于是金铭不再大军侵袭。而是派出了若干火箭组和迫击炮组进行小规模地骚扰。

    朱棣最初地设想是在火箭地前部装载炸药。然而火箭前部所能装载地炸药量实在太小。无法构成有效地杀伤。所以最终定型地火箭仍然使用普通地箭支。不过。由于可以在箭头部分缠绕易燃物品。因此夜袭时效果仍然不错。

    火箭发射器地体积不算大。但也不小。一个人无法携带。因此。完整地火箭组地编制是一辆轻车、一匹驮马、一名御手、一名主炮手和两名装箭手。火箭组地移动虽然称不上迅捷。但好在它地射程远。能够攻击两百五十米之外地目标。因此用来骚扰作战还算方便。

    而所谓的迫击炮组则是两人编制,一人是主炮手,另一人是供弹手。朱所发明的迫击炮大约四十斤左右,马匹勉强可以携带。迫击炮弹因为是铸铁外壳,因此比普通的手榴弹重些,每个将近四斤。供弹手携带一个装有八枚炮弹的特制木箱,其重量与迫击炮差不多。

    迫击炮的射程不如火箭,但由于可以由战马携带,来去自如,因此用来骚扰作战同样很合适。

    由于火箭组和迫击炮组都基本没有自卫能力,所以每一个火箭组或迫击炮组都临时配备了五名兀良哈骑兵负责保卫。

    鞑靼人当夜虽说加强了戒备,却只是按照常规的办法在大营远处布置一些暗桩。这种程度的戒备用来防备大股部队的夜袭自然没问题,但是用来防备火箭和迫击炮的偷袭却明显不够。一来,火箭组和迫击炮组的目标较小,不容易被发现。二来,暗桩发现之后也无法制止火箭组和迫击炮组的袭击每组都配备了五名兀良哈骑兵)。如果暗桩向大营示警也无所谓,毕竟金铭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指望火箭和迫击炮能够取得多大的战果,而是用这两种武器实施疲兵之计传统的疲兵之计是敲锣打鼓,这种方法固然也会影响敌人的睡眠,但效果哪里及得上火箭和迫击炮呢?

    就这样,第二天夜里,鞑靼人虽说只伤亡了十多人,被引燃的帐篷等物也迅速被扑灭了。但没有一个鞑靼人能够睡个囫囵觉。

    疲惫不堪的鞑靼人只得引军退后,在距离明军营寨大约二十里处安营扎寨。

    金铭显然并不认为这点距离是不可克服的障碍。二十里的距离步行只需要一个时辰,战马连半个时辰都不用。因此,那天夜里帐篷被火箭引燃以及炮弹在营中爆炸的情景,仍然是鞑靼人无法摆脱的噩梦。

    鞑靼人快要崩溃了严重缺乏睡眠使得鞑靼牧民的情绪越来越暴燥。

    虽说士气低落,军中厌战情绪高涨,然而鬼力赤以及部落首领们却不能就此窝窝囊囊地撤军。

    如今战打成这样,鬼力赤已经受到了很多部落的置疑。如果就此撤军,用不了多长时间他的大汗位置多半会被推翻。

    太师阿鲁台同样不能接受就此撤军若是连人数占优的野战都被明军打败,那么蒙古人的信心将被彻底击溃,将来还能以什么理由说服别人一同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

    就算是已经准备向大明投降的部落首领们对于撤退也并不是很热切投降归投降,但是被打得束手无策后再投降,被人瞧不起的滋味可不好受。

    决策层决定将这场仗继续打下去,但普通牧民的情绪也不得不考虑。再这样下去,不等明军夜袭,大营本身都会发生营啸了。于是鬼力赤决定再将大营后撤十里,并且夜间加派一千斥候在两营之间巡逻,用以保障大营的安全。

    第四夜,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鞑靼人终于获得了充分的休息。夜里,鞑靼大营里到处都是如雷的鼾声。然而第二天早上,很多正在酣睡的牧民却被长官们用鞭子抽醒了。

    不能怨鞑靼军官们太过粗鲁,因为大汗鬼力赤和国师阿鲁台已经得知,明军已于昨夜连夜拔营逃跑了!

    一阵兵荒马乱,一支轻骑部队先行出发追袭明军,随后大营也跟着追过去。

    神机营的速度虽然很快,但两条腿毕竟不如四条腿。到了中午时分,鞑靼人的轻骑部队终于追上了明军。明军长时间的行军已经有些疲惫了,于是顺势停下来安营扎寨。

    鞑靼人的大部队追上后,仍然将大营设在离明军三十里远的地方。当天夜里,鞑靼人又加派了一千斥候巡夜。原先一千负责在两营之间巡逻不变,另外一千则围绕在明军营寨的四周,防止他们再次趁夜逃跑。

    一夜无事。

    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鞑靼人隐约觉得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尽管这

    战术会令鞑靼人元气大伤,但大大小小的鞑靼首领却tttt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又一夜无事。

    再一夜无事。

    ……

    这种奇怪的平静令鞑靼人开始狐疑起来。

    孤军深入而且被围困的军队难道不是应该想方设法突围吗?

    可这支明军为什么却好整以暇地待在营地什么也不做?

    这显然不合常理!悲观绝望的败军丧失突围的勇气倒还说得通,可对面那支部队连连捷战,士气正高,怎么可能丧失勇气呢?更何况,白天明军大营里自编俚歌的军歌还此起彼伏别说大军中懂汉话的鞑靼人并不罕见,就算完全听不懂汉话,也很容易听出军歌中官兵们那种激昂慷慨的情绪。

    既有战力又有士气,却稳如泰山地待在绝境之中,怎么看都有问题……难道说,明朝还派了接应的军队?

    这么想着,鬼力赤、阿鲁台等人便继续加派斥候人手,负责将方圆数百里内的情况侦察的清清楚楚。

    夜里巡逻比白天巡逻更耗费精力。

    这些天来鞑靼人为了防备明军偷袭,只得轮流参加夜里的巡逻,已经是累得疲惫不堪。如今白天又加派人手向远处侦察,更是令鞑靼牧民们叫苦不迭。

    令鞑靼上层安心的是,明军终于有所行动了虽说明军的新战法令鞑靼人极为头疼。

    另一个历史时空里,明军的一些骑兵也是配备火器的。骑兵主要是配备手铳,但也有使用口径、体积都较大的碗口铳。手铳威力太小,朱并不看好。碗口铙太重,超过了三十斤,和朱棣所发明的新式火枪根本没法比。所以,朱便让带刀宿卫火耳灰者所统率的百来个蒙古骑兵都配备了新式火枪。

    金铭对这些火枪骑兵的用法是让他们五人一组,四处猎杀敌军的斥候。

    新式火枪的有效射程为两百米。所以,当这些火枪骑兵离鞑靼斥候的距离在两百米时,便一齐朝对方开枪。尽管在马上射击的准确性略低于在地上射击,但五枪齐射时,即便只是刚刚进入射程之内,也很有可能获得战果。射击之后,若敌人逃走或是待在原地不动,那便重新装弹。若敌人追击,那便暂时撤退,待重新装好弹药后再重复上一次的程序。

    在这种战术下,鞑靼斥候苦不堪言。一旦被准备充分的火枪骑兵进入了两百米的距离之内,那么鞑靼斥候就会成为靶子。若是等对方射击完之后再追过去,可对方同样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哪里追得上?所以到了后来,鞑靼斥候见到敌方的小股零散骑兵后根本就是闻风而逃哪怕敌方的零散骑兵是并没有装备火枪的兀良哈骑兵。

    尽管斥候们抱怨连天,尽管明军大营附近区域已经成为禁区,但鞑靼人仍然咬着牙坚持着。支撑他们继续这场战斗的理由是一个梦想:待明军粮草耗尽后,便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可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鞑靼人的美梦却根本不可能实现。

    明军没有做出大的动作自然不会是坐以待毙,而是为了吸引鞑靼人的大军白白待在这里,消耗鞑靼人的实力。

    那三千颗手榴弹爆炸后所造成的效果,令鞑靼惊惧的同时,也令神机营的自信心狂涨到无法想象的程度。神机营上上下下全都相信:只有拥有足够的手榴弹,在大草原上根本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待军中的粮食消耗了将近一半时,金铭终于开始行动了。

    远征军排好车营阵型后,缓缓向鞑靼人的大营压过去。

    看到这种情景,鞑靼斥候们象是见到鬼一样飞快地逃回大营,向鬼力赤报告这一可怕的情景。

    收到这个消息后,鞑靼人的汗帐顿时乱作一团。

    每一种新式武器发明之后,最适应这种武器的战术总是延后出现的。比如说坦克出现后,最初是各部队分散使用,并没有集中起来进行大纵深突破穿插作战;比如说飞机出现后,当时也没有人意识到可以从空中展开攻击。

    在明军使用轻车进行攻击之前,鞑靼人以为轻车的作用只是装载辎重并且用来防御。当听说明军竟然使用轻车进行攻击时,鬼力赤等人全都呆住了!

    现在怎么办?

    战?趁明军正在行军途中对其发动猛烈攻击?

    这根本就是白痴才会有的想法!没听说斥候报告说人家明军的车营排列得整整齐齐吗?是的,行进中的车营在遭受突然袭击时或许来不及布下拒马、绊马钉、布幔等物,因此防御能力略低于平时。但哪怕只有一道很脆弱防线,鞑靼人也没信心在手榴弹的蹂躏下突破呀!

    守?就这样待在营地里等着明军来进攻?如果明军没有那些可怕的火器还差不多!在那些火器的攻击下,哪怕是一座城池也不可能挡得住,区区一座大营又能起什么作用?

    逃?逃倒是很方便,至少明军不可能追上他们。

    自始至终强烈主战的阿鲁台最终还是被迫屈服了。各个部落的首领们并不坚决反对固守大营,但任由阿鲁台说得天花乱坠,前提条件却是由他阿鲁台来承担这个重任。

    阿鲁台热衷于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不假,但这种偏拗倒也没有达到疯狂的程度。坚守大营这么危险的任务,让别人做自然无碍,大家一起干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是让他独自承担却也根本不可能。

    所以,当远征军来到空空荡荡的鞑靼营地时,营地里已是空无一人。

    金铭遗憾不已。他很希望能够展现一下神机营的攻坚能力,只可惜鞑靼人并不给他这个机会。

    无奈之余,金铭只得下令将这个空营烧掉,然后班师回朝。

    远征军排着整齐的车营阵,就这么大模大样地往回走。

    在正式撤退的第二天,鞑靼人再次缀上了远征军。但这一次,远征军却不再给鞑靼人面子,而是旁若无人地继续行军。看到明军那种嚣张的表现,鞑靼又急又气、又羞又恼,却又拿远征军毫无办法。

    由于担心如果放任远征军不理,谁也不敢保证远征军会不会在失去监督后再次在草原上肆虐一番。所以,鞑靼大军只得象好客的主人一般一直将远征军护送回边界。

    ……

    当远处明军的城堡已经隐约可见时,负责断后的火耳灰者回过头眯着眼向远处眺望。见鞑靼的斥候逐渐消失在视线中,火耳灰者情绪复杂地叹息了一声。

    “骑射已无用武之地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章节更多,作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