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1章 大手送包裹,小手递钥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实验室出来之后,陆舟示意薛院士稍等一会儿,随后看向了站在门口的两名安保人员,用认真的语气嘱咐道。

    “将这里的保密级别调整到甲级,除非是我本人,任何人不得靠近这里。”

    两名保安立正站定,干净利落地抬手行了个军礼。

    “是。”

    离开了半导体研究所之后,薛院士看向走在旁边的陆舟问道。

    “他们是部队的人?”

    陆舟:“退伍转业的,我和他们团长关系不错,就帮忙安排工作了。”

    从部队里出来的,至少政审不用他操心,政审不过关的人戴团长也不会推荐给他。而且在安保能力上,从部队里出来的人也远远要比一般途径招到的人强得多,连基本的培训都可以省去了,直接就能上岗。

    金陵高等研究院从成立到现在,别说是材料失窃这类刑事案件,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丢过,靠的正是这些恪尽职守的可爱的人们。

    带着薛院士来到了办公室,陆舟吩咐秘书给他倒了杯茶,并且帮自己倒了杯咖啡。

    做完了这些事情之后,那位秘书很识趣地离开了办公室,并且顺手带上了门。

    看着门关上,陆舟继续看向了坐在他对面的老先生,笑了笑开口说道。

    “我猜你有很多东西想问,你先请吧。”

    薛院士沉默了一会儿,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在来这里之前,我确实有许多的困惑,但现在……我感觉我已经得到答案了。何况……”

    老院士的笑容带上了些许淡淡的复杂的感觉。

    “……密码学,已经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吧。”

    陆舟摇了摇头。

    “这个说法太绝对了,任何技术的更新换代都需要时间,就像哪怕是拥有了聚变能这样清洁而高效的能源,煤电在我们的大西部地区仍然占据这一这种规模的通讯。

    不过,这也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按照itfp5的报告,1个128bit的密钥可以保障100gbit数据的安全。理论上只需要一条带宽达到tp量级的量子通讯信道,便足以给跨越太平洋的所有信息加上一把锁。

    因此,一个完美的方案便是,将传统通讯手段和量子通讯技术结合起来,用传统通讯信道发送“加锁”的信息,再用量子通讯信道分发“开锁”的密钥。

    抽象的形容,就是大手送包裹,小手递钥匙。

    这种近似于“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理论上也能够达到“无条件安全”的程度。如果开锁的钥匙只有独一无二的一把,那么无论是多快的计算机,也不可能通过单纯的运算力窃取密钥。

    为了实现密钥和被加密信息的分离,需要一套全新的通讯协议来实现。不只是如此,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用来分配密钥的量子通信网络,必须经过严谨的设计。

    必须得承认,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但无论怎么说,相比起量子中继器而言,还是容易太多了。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薛院士当场便接下了陆舟的邀请,参与到了建设量子通信网络的项目,以交流的名义留在了金陵大学这边。

    正好,他还在发愁如何躲开那些等着他去工信部那边“讨个说法”的同事和老朋友们。

    虽说管住嘴很容易,但奈何他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圈子实在是太小了。

    很多东西哪怕他什么也不说,一个眼神别人也什么都猜到了。

    不管是为了大局也好,还是为了他自己,离开一段时间都是最好的选择……

    随着薛院士的加入,整个量子通讯网络的项目,推进的速度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凭借着这位老先生的经验,陆舟很快找到了量子通讯技术与传统通讯技术结合的最优化方法,并对这个崭新的通讯协议完成了一个结构性的框架。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四月的最后一天。

    一条长度约五百米的实验用量子通讯管道,在金陵高等研究院隐瞒的一角建成。而与此同时,这座屹立在华国学术界顶端的象牙塔,也迎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客人……8)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