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捉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婶母去世时仅二十六。”头上缠着白布的青年轻声开口“自从阿春出生,田朗便对婶母百般折磨,她还未出月子便被要求去结上冰的河边打水,小到缺衣少食,大到拳脚相加,仅仅因为阿春是个女孩。”

    “后面几年,婶母日子更难熬,因迟迟怀不上二胎,田朗对她们母女俩变本加厉的严苛。一场急病后,婶母终于去了,她曾是那么良善温和的人,平日待村人极好,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至于后来……田朗想儿子想得发狂,竟还试图诱骗胁迫同村的良家女子……”

    裴远时一惊:“这些你如何得知?”

    青年轻蔑一笑:“这在田家村并不是什么秘密,你可知今日前来吊唁的人为何如此寥寥,村里人向来对他厌恶至极,如今他死了,估计只会拍手称快。”

    就算杜桐生这番话真真切切,但作为晚辈在长辈灵前指摘,也是对死者极大的不敬了。裴远时不禁看向跪坐在一旁的阿春,听到旁人这么指责自己的父亲,她低着头,默不作声,并没有其他的反应。

    连亲生女儿都不肯维护他,看来杜桐生说得差不多是真的了。

    裴远时想起上午清清对于此事的评价。

    “说什么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碰上这样的父亲,也要子女恭恭敬敬地得乎顺乎吗!”

    少女气得两颊鼓鼓,那些之啊乎啊的从她嘴里说出来,竟然有种小孩偷学大人说话的趣味。

    裴远时咳嗽一声,拉回了思绪,询问道:“竟还有这样的内情,实在是叫人意外,接下来你们打算如何呢?”

    杜桐生看向身旁的少女:“阿春如今孤身一人,她能自己决定往后的人生,无论她想如何,我都会支持。”说着,他的手指从袖中探出,轻轻握住了阿春的。阿春泪光盈盈,也回握住了他的手。

    小情人在这里执手相看泪眼,裴远时有些坐不住了,悄悄起身离开了堂屋。

    来到院里,玄虚子仍端坐在案前闭目祷念,却不见清清的身影,他四下扫视,瞧见她正提着灯笼,站在院门外冲他招手。

    他乖乖走了过去,清清问道:“你方才去哪了?我寻了你好一会儿。”

    他说:“我就在堂屋里,跟阿春他们说话。”

    “你见到她了?怎么样,是不是很好看?她表哥杜桐生你也见到了吗,也是一表人才。”

    室内昏暗,二人都披麻戴孝,裴远时并没有太过注意长相,但还是附和道:“的确如此。”

    清清兴奋地说:“我觉得他们俩甚是般配,桐生待阿春极其温柔,如今他们之间没了阻碍,定能好好在一起,这便是话本上说的“患难知情深”了罢?”

    裴远时正又要附和,清清叫起来:“哎呀!我怎么同你说这些,小孩子不用听这些,你就当我没说过。”说着,她拿出左手,裴远时这才看到她还提着个鱼篓。

    月光下,她眯着眼笑:“师弟走,我带你捉鱼去!”

    ——————

    夜风阵阵,驱散了白日的暑气,二人一前一后走在田间小径上,清清尤其兴致勃勃。

    “青屏山特产白春鱼,这鱼平日都在山体暗河内生活,少有顺流而出的时候。张婶说,从这往东走到山脚下,有一处水潭,去年这时候聚了好多白春鱼,或许这两天就是它们出来求偶的日子,运气好的话,我们今晚过去或许能碰上。”

    裴远时忍不住问:“那还轮得到我们吗?会不会已被村里人打捞的差不多了。”

    “不会!张婶还说,那潭可深了,岸边也不好下脚,平日少有人过去,更何况,村里这几天并没有白春鱼再次出现的消息。”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脚步不停,渐渐地,路旁的田地变得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林木,两人穿行树林中,清清突然作出嘘声:“师弟你听。”

    裴远时凝神静听,树林深处似乎有潺潺流水声。

    二人循着水声前进,踏过松软的泥土,在灯笼暖黄色的光照下,一条小溪流出现在了眼前。

    清清兴奋地说:“顺着它走到底,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了。”

    遂继续前行,树林越来越密,层叠交叉的枝丫挡住了月光,待二人猫着腰,绕过一块嶙峋的巨石,眼前顿时豁然开朗。

    只见月光照耀下,一口潭水波光粼粼,潭面笼着一层缥缈轻薄的雾气,夜风拂着岸边的枝叶沙沙作响,此景此状,如同瑶池仙境般梦幻。

    清清负手站在岸边,抬头望着月亮,一副要对月吟诗的做派。

    裴远时以为她会念几句譬如“清光应更多”“明月松间照”的句子,却听到她吟哦半天,最后赞道:“真漂亮!这等宝地长成的鱼儿,也一定好吃的紧?”

    “师弟,快把灯笼给我。”她转过头看着他,诧异道:“咦?你笑什么?第一次捉鱼很开心么。”

    裴远时不自然地摸了摸脸,递过手中的灯笼,她伸手拿过,小心地蹲在岸边察看潭水,嘴里却不依不饶:“师弟,你笑起来好看,平日里该多笑笑。”

    还未等他作出回应,她又惊喜道:“有鱼呢!全都歇在石缝里,师弟快看。”

    裴远时凑上去,果真看见潭底停着一条条手掌长的小鱼,被灯笼光照一激,纷纷游动着靠了过来。

    清清把灯笼拿开,转身往回走,裴远时跟在后面,疑惑地说:“师姐,鱼不捉了吗?”

    “捉!怎么不捉,你且看着。”

    她顺着溪流,寻到一处水岸极为狭窄的所在,她招呼裴远时同他一起搬石头垫在水底,又把鱼篓放倒,斜着固定在水中。

    二人一顿忙活,弄好后重返水潭。清清捡了根树枝,不断搅动潭水,潭底白春鱼群很快就游动起来,被灯笼发出的光亮所吸引,再一次聚拢。她提着灯笼,小心地引着鱼群,慢慢往外走去。

    鱼群追随者暖光,竟是十分配合地出了潭水,顺着溪流游去,行至他们方才设置关隘的所在,她更加小心。

    只听“噗噜”一声,为首的鱼儿已经随着水流,率先一头撞进了鱼篓里,紧接着,鱼群大军赶到,接二连三地冲了进去。

    虽然关隘处放过了不少漏网之鱼,路上亦有逃兵折返回水潭,但当清清拎起重了三四斤的鱼篓,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回去的路上,月已经爬上了东山,比来时更亮了些。清清一路踏着清辉,嘴里哼唱着荒腔走板的山野小调,心中已把着几斤白春鱼蒸炸了好几遍。

    裴远时本来要帮忙拿鱼篓,但清清以他体弱为由断然拒绝了。他默默走在她后面,看着月光下她跳跃的马尾,凉风偶尔把发丝送到他脸上,带着些青草般的芬芳。

    今晚月色确实好,他想。

    ——————————

    当晚,师徒三人都在阿春处歇下了。

    五更天还没到,清清便起了身。她先来到堂屋,看到彻夜守灵的阿春已经靠在身旁桐生的肩上睡熟了。桐生看到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她会意,悄悄离开了。

    洁手净面后,清清推开厨房的门,张婶已经在里边忙碌了,看到清清进来,她招呼道“清丫头这么早就起来,可是饿了?粥还要等一会儿。”这个嘴甜面善的小姑娘很讨她喜欢。

    清清摇摇头,又笑道:“张婶早上好,我昨夜去了你之前说的那个小潭,竟真让我捉着了不少呢!”

    张婶说:“我瞧见了,都在水缸里养着,鲜活的很呢。”

    清清走到水缸边往里面一看,果真没有一条翻肚皮的,不禁喜笑颜开:“如此便好!今早可是吃粥?我现在收拾几条出来切成片,做鱼粥要香上许多呢。”

    多点荤腥的好事,张婶自然不会不答应,二人遂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鱼粥上锅,清清坐在灶旁,看见火快熄了,忙俯身捡柴火,翻动间带出了一块脏兮兮的布巾,她瞧这布巾方方正正,似乎是条手帕,便好奇地翻看。

    果真是条手帕,虽然底色已经脏得看不出,但上面秀着的图案却能依稀辨认。清清眯着眼瞅半天,这似乎……是什么树?树上还长着大团大团的花。虽自己从来不捣鼓女红针线,但她知道手帕上的式样无非就是花月虫鸟,绣一棵树的还真是少见。

    更何况……她看着布面上歪歪扭扭的针脚,这绣活,实在不怎么样。

    这时,阿春推门进来:“我听婶婶说清妹妹在煮鱼粥,可真香,我在院里就闻到了。”她似乎刚刚才梳洗过,眼睫上还沾有水珠,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清清打了招呼,突然灵机一动,定睛看向手中的帕子,嚯,这不就是桐树么!那大朵的白花,不是桐花又是什么。

    她仰脸一笑:“阿春姐姐,我在柴火堆里捡到了这个,你来看看是谁的呀?”

    阿春依言上前,瞧见那手帕,忽得羞红了脸,支吾道:“是我的东西,好妹子,快还给我罢。”

    清清递过手帕,揶揄道:“怎么不把手帕送给桐生哥哥呢?他见了一定很高兴。”

    阿春把手帕胡乱团起,塞进兜里:“谁说要送给他了,我不过自己绣着玩,无意落到了此处。”

    清清见她脸红得快烧起来,便不再打趣,二人一起把粥盛出,准备开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