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2 章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多久,成瑾吐出了一团黑乎乎的毛球似的东西,但人没醒,皱着脸喃喃低语了几句什么,耶律星连凑近了听,听见他在骂自己,不由得笑了起来:“做梦都是我啊?”

    这时,阿藤喜道:“就是这个!可以了!”

    她话音刚落,春草刚要上前,耶律星连猛的拔出匕首,很干脆地朝自己脖子上狠割了一刀,鲜血顿时喷涌出来。

    众人都愣了。

    耶律星连再次抱住成瑾,将头靠在他的肩上,闭上了眼睛,流出了一滴泪。

    成瑾说再也不会被他骗了,那他活着多没意思,没意思,不如死了。他死在了成瑾的前头,就不是成瑾不要他了,而是他不要成瑾了。

    但是,他怎么会真的舍得不要成瑾呢。明明就是这个没心没肺的笨蛋不要他。

    那个时候,他就不该放成瑾回中原,应该看着成瑾死,然后一片片肉吃进肚子里,就再没有人能拆散他俩了。

    但是,怎么可能舍得呢。成瑾会撒娇,会哭,会哄他。只是随便朝他笑笑,说说话,他就什么都不管了。一直以来都弄错了,不是他骗成瑾,是成瑾骗他。被骗的笨蛋不是成瑾,而是他。

    ……

    正默然,突然林间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接着那人弃马腾身,越过众人肩头,刚落地就见到树下那姿势亲密地相依着的一动不动的两人,看到成瑾满身的血。

    “阿瑾——!!!”

    陈琰急忙解释:“耶律星连已经写了放契书,成瑾没事,只是昏睡过去了!”

    这话把方孝承从绝望的边缘救了回来,他顾不上别的,匆匆过去,扯开耶律星连扔到一边,将成瑾抱入怀中,低声呼唤。

    耶律星连累得再动不了,可还留有一丝微弱的意识,他静静地看着这两人,忽然怔了怔,嘴唇轻微地动了动,却没能发出声音来。

    他看见了那个女人,他知道是错觉,但又好像是真的。难道是因为他要死了吗,她就来接他了……

    他看着她毫不犹豫地去到方孝承身边,摸了摸方孝承的脸,对着方孝承笑,慈爱地说:“长这么大了啊。”

    她一眼也没有看他。

    那他也不要看她。

    于是他移开了目光,竭力地将垂在地上的手往成瑾的脚边够去,摸索着,最终握住了脚踝,在上面留下一个血印子。

    如果有下一世,他看到了有相同印记的人,那个人一定是成瑾。到那时,他要把成瑾关在一个只有他知道的地方,让方孝承永远都找不到。

    这么想着,耶律星连得意地笑了起来,然后,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了。他死了。虽然他的眼睛还睁着。

    完结

    在离皇宫不远的山间诛杀了试图逃走的耶律星连, 足以说明方孝承所称“清君侧”是真的。但有不少人——譬如秦将军,质疑皇宫的那场火、死于混乱中的皇帝、太后和太子是谁下的手。

    然而,当时方朴扮成方孝承, 一直在众人面前现身, 秦将军等人便是有心, 也没办法证明是方孝承动的手。

    中立的官员们则是想着:事已至此, 死了的反正活不了了, 再扯下去, 说不定还要发生什么、要死谁。因此,他们大和稀泥, 不约而同、齐心协力把所有罪责都往死了的耶律星连身上堆。

    局势如此, 秦将军权衡利弊,觉得还是不翻脸的好, 至少此刻不。

    若他此刻翻脸,岂不给了方孝承自立为王的借口机会?

    若他虚与委蛇, 好歹他女儿能当皇太后。日后, 方孝承暴露二心,他再来动手, 就是名正言顺、万众所归了。

    至于其他大将, 各有想法或顾忌,也都没有动。

    方孝承便顺理成章地主持起了大局。

    然后成瑾就被迫在灵前继位了。

    其实,成瑾很不情愿。

    他醒来后惊闻皇帝弟弟、太后姨母、太子侄儿都被耶律星连杀死了,悲痛欲绝地跑去哭灵,正伤心, 突然大伙儿都给他跪下, 要他当皇帝!

    都疯了吗?!

    成瑾连连后退、再三推拒, 但没成功。

    众臣的心情绝不比成瑾轻松。

    若有得选, 他们绝不会选成瑾,可、可这不就是没得选吗?!

    皇帝就太子一个孩子,父子俩如今都在棺材里躺着。皇帝又没同父的兄弟,只能往旁系找,算来算去,最亲的、还活着的,只有成瑾——瑞王原本有个庶子叫成琏,倒是比成瑾拿得出手,但早被耶律星连杀了。

    当然,若非要找,偌大的家族,找远点儿,也不是不行……不,真不行。不是找不出人来,而是方孝承那儿不行。

    如今方孝承势大,把持着京城内外上下,镇守京畿要处的一众武将例如庞将军、吕由等人都为他是从。秦将军甚至都不敢回京,怕有来无回。而方孝承的态度摆明了就是拥立成瑾——

    这倒是很说得通。先不说方孝承和成瑾那段儿不知真假的流言蜚语,就说成瑾那扶不起的阿斗样,再没有比他合适当傀儡天子的了。

    总之先把眼下这局面稳过去!

    ……

    三年后。

    成瑾十分郁闷地看着窗外黑乎乎的天空,打了个呵欠:“反正都知道我不管事儿,为什么还非要我跟你一起上朝?你自个儿去呗。”

    方孝承自己穿戴整齐,朝成瑾走过来。正给成瑾整理的小太监忙退到一旁。方孝承给成瑾端正冠冕,温柔地解释:“我不放心你离开我的视线。”

    成瑾:“……”

    自三年前,方孝承就不正常了。成瑾整整三年,毫不夸张,真没一刻能离开方孝承的视线。他干什么,方孝承都要跟着他;方孝承干什么,都要带上他。

    成瑾抗议过,但无论他怎么闹,在这事儿上,方孝承都绝不让步。他知道是以前那些事儿让方孝承害怕,便没好意思闹大,只是偶尔抱怨抱怨。

    “唉,如今哪儿还有人想害我啊,你真是白担心。”成瑾嘀咕。

    方孝承没接这话,摸了摸他的手,接过宫娥递来的小暖炉,放到他手里:“走。”

    成瑾唉声叹气地跟他出去寝殿,爬上轿辇,坐好了,瞥着跟在旁边一起朝勤政殿过去的方孝承。

    朝臣们已经习惯了。说实在的,他们甚至觉得挺不错的。

    成瑾虽然很蠢,但他好在很有自知之明,绝不试图对政事指手画脚。按说就该是方孝承独摄政事了——若真如此,众臣也就没这么看得开了,偏偏方孝承既“独|裁”又包容开放,看似把权力都牢牢把控了,却又容得下政见不同的有才能之士。

    只要不牵涉成瑾,方孝承堪称“圣明”。他既提拔寒门学子,又肯亲近世家,倒是难得能平衡多方、左右逢源,大荣日渐中兴,比先两位皇帝在时的各方局面都好多了。多方皆受益,意见就少了很多。

    最要紧的是,方孝承私下里托人表过态,说不会让成氏绝后,待今上成瑾的太子成人,他就必定功成身退,陪伴到时候做太上皇的成瑾去游历山水。

    这话若别人说,可信度不大,但方孝承这么说了,众人觉得颇可信。

    再一看,着实,方孝承这三年来给皇上立了后、选了妃,虽然不多,就俩,还都是平民女子,但据说都是良善端丽之人,就、就也行!毕竟是这样子的现况,着实没人想嫁自家贵女去掺和……

    何况,听说皇上常去皇后和淑妃的宫中歇息,甚至淑妃都已经有孕了。

    唉,那就这样,睁只眼闭只眼,二十年很快就过了……

    今日散朝后,成瑾的圣驾直接去了淑妃春桃的宫中。原因很简单,皇后阿藤最近闭关钻研新蛊,谢绝来客。

    淑妃春桃正在书房号称抄经养胎实则算账,听说皇帝又来了,忙起身出去相迎。

    屏退众人后,殿里只剩三人,春桃说起昨日陈琰入宫与她聚谈,瞧着陈琰的肚子越发大了,陈琰也说该打包行李入宫来待产了。

    ——这是一出“瞒天过海”。

    春桃自然是假孕,陈琰却是真孕,而到时就说陈琰的孩子是春桃和成瑾生的。若是一索得男便顺理成章立为太子,若是女娃儿,就说这是男娃儿,仍旧立为太子。反正后宫里的人都换过了,注意些,不会露馅。

    待孩子长大……还有那么多年呢,谁知道中途会发生什么,再者说了,大不了到时候太子自个儿偷偷生个呗。

    当时春桃听闻这个计划,目瞪口呆。

    一则,这计划是陈琰主动提起的;二则,方孝承居然也不反对。

    她不是很那啊混能理解……

    但她理解与否不要紧,遵命行事就好。那个总不遵命行事的谷音,如今被调遣去了闼闼部落放羊、不是,是挖矿、不是,是作为使节长留。

    春桃暗暗一比较,觉得当贵妃挺好的。虽然她目前还不是贵妃,来年再升。

    只要没有勾心斗角,后宫其实挺好的。如今春桃和阿藤就盼望着陈琰早日入宫来作伴了。陈琰也挺愿意,因为她怕死,显然宫里安保系数、医疗系数都更高。自从她怀孕,她就和方朴都待京城家里没出去。等她入了宫,她放心了,方朴也放心了。

    ……

    ……

    自春桃那回来,一路上,成瑾又露出了落寞的神色,回到寝宫后,恹恹地靠在美人卧上,就看着方孝承,不说话。

    方孝承让人都退出去,他过去挨着成瑾坐下,问:“怎么了?”

    成瑾欲言又止:“总之我说了,你也不答应。”

    方孝承便不再问,只“哦”了一声,起身去端茶喝。

    成瑾见他真不说了,叹起气来,道:“我刚刚瞥见了太后的宫殿,”如今所说的太后是秦将军的嫡女,“她真可怜。今日说起阿琰的孩子,我就想起了太后的孩子。耶律星连也太可恶了,那么小的孩子也不放过。”

    方孝承不动声色地放下茶盏,端起新的过去喂他喝。

    没打算告诉成瑾真相。

    ——太后的那个孩子没有死,如今活得很健康,未来或许会成为一个很普通的农夫。

    他对这孩子动过杀心,但终究没下手。

    但这孩子必须在其他人眼中“已死”,否则,就轮不到成瑾登基。

    其实,成瑾登基与否不重要,方孝承自己也无妨摄政与否,但他清楚地知道,如今他与成瑾已经被架到了火上,一些事已经身不由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成瑾喝口茶,又叹气:“那秦将军也真是个无情的老匹夫,我好心让他接女儿回去,他倒不愿意。什么破规矩名声,难道比女儿的幸福还要紧?”

    他去见过太后弟妹,对方淡淡的,对什么都没兴趣,听说整天都在给死去的孩子诵经超度,不愿见人。他瞧着难受,和方孝承闹了好几天,好容易方孝承松了口,答应让秦家接女儿回去。他寻思着,和家人在一块儿,多少她能高兴些。

    谁料,秦将军一口回绝。

    方孝承没有接话。

    这事若要追究,他比秦将军更对不起太后。但他不愿冒险将孩子没死的消息告诉太后。她若知道那孩子尚在人世,必定想方设法传消息给秦家,求秦家帮她找。那样,局面就会乱。

    至少,要等他将秦家的牙拔了,对成瑾再没威胁了,才能让太后与孩子团聚。

    接受陈琰的提议,亦是出于同样的考量。

    世界危险重重、前路漫漫,他不能走错一步,他害怕若再错一次,再没有侥幸了。

    (正文完结)

    作者有话要说:

    _(:з」∠)_大噶的留言我都有看和认真思考,容我再想想_(:з」∠)_主要可能是受我个人的脑回路和人生经验(?)局限,写的时候就是顺着自己的思维逻辑来写,难免会有考虑不周全或者偏颇、过于主观的地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包涵QWQ

    关于几个主要的问题,我说一下我的思路哈。

    比如,关于方孝承和朝政。我的想法是,方孝承起兵是因为一步步被逼到了绝路,成瑾处在危机中,皇帝又超拉胯,而他本质上肯定不希望天下大乱,乱起来肯定头一个就是黎民百姓苦。当然,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他又当又立,比如“你之前起兵就不怕百姓苦了吗?现在来怕什么?”,但,怎么说呢,就是,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方孝承的立场确实是很矛盾,所以他确实一直以来是比较心情复杂的。如果换邪恶混乱的耶律星连来,耶律肯定不管别的,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但方孝承是既有人性的弱点,又有人性中的优点,所以自我拉扯,我在说什么……

    历史上,建文帝没了,朱棣登基,是因为本来就亲叔侄,说得过去,所以不算很乱(应该当时也有不少人有异议,但在可控范围内),但方孝承完全跟大荣皇室血脉没关系,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去了,然后自己登基了,那其他大将肯定不干,别说秦将军了,就连高将军等偏中立的不管为了什么原因都会要搞他。大荣一定会乱。所以在我的脑回路看来,就觉得,这个情况下,方孝承不能自己登基。但他也不能找别人登,因为他如果放权,新皇帝大概率不会信任他真的放,怕他又哪天来个“清君侧”。如果他不放权,新皇帝肯定更不干,大概率先来一番忍辱负重,然后把他当反派权臣一样搞倒。所以他这个时候属于被架上了老虎背,下不来了,只能成瑾上位,他来摄政。

    然后是陈琰。其实,陈琰她虽然看起来很元气(?)一直是有野心的,也能狠下心。先前,方朴给世子搞过敏,陈琰看出来了,但她没说。后来她很果断地嫁方朴,又在军营里搞土炮改良,啦啦,她是想搞事业的。

    如果陈琰不主动提出来让自己孩子当太子,方孝承肯定不会打主意到她身上,很可能方孝承就如大家所说,去领养无父无母的孤儿。但陈琰这么说了,她有她的打算,也有她的优势。说现实点,她和方朴的基因都很不错,孩子大概率不错。

    然后是阿藤和春桃。春桃属于换了个身份继续给成瑾当保镖。从扮丫鬟到扮妃子,都是她的工作,她不扮淑妃,那大概率就是皇帝身边的大宫女之类,其实对他们而言,本质没有差别,甚至春桃还不需要二十四小时当保姆了,属于工作任务减轻了。阿藤则是宅女,她回南疆也是家里蹲研究蛊虫,待皇宫也是房里蹲研究蛊虫,待不爽了溜出去,后宫人都安排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