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 【1+2】借钱,一块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的谦逊是为了更好向上, 而人的自傲可以让别人不轻视。

    桑晓晓说的内容,从教育者角度来看说的内容稍显薄弱,落到实处都得更加谨慎斟酌, 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她确实是考虑了多个方面。

    他们这些搞教育的领头人, 要起宣传领头作用;学校教师要做到能够提供优秀的教学水平, 把握好习题难度;对出卷人那方,要做到能知己知彼;对学生而言, 要做到让学生稳定心态,尽力发挥。

    他几乎可以设想到,如果整个省内学习气氛调动起来,年轻一代更钻研高考内容, 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当然,这也得在大家能够安稳处理好家中事务, 也得有充分的钱去备考。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学生没有办法多做习题, 没有自学的办法, 问题是很大。

    庞兵笑归笑着,脑子里一直在思考,在想如何将这一届桑晓晓所在的高三班经验传递出去。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会让大众感受到,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庞兵就是这样的人。他就是对像桑晓晓这样年轻的小姑娘都会极为尊重, 听得进想法,并会经过二次加工并考虑如何落实。

    庞兵和边上省报的人说着:“这些可以精简写写。”算宣传的第一部 分。

    他又问桑晓晓:“桑晓晓同学是怎么学习的?你怎么平衡学习和写作?”

    桑晓晓的方法很简单:“人肯定最了解自己。我按照自己的能力给自己限定时间。我一小时写文章能写八百字,我一天要写三千字。我就给自己划定四个半小时写作时间。再给自己弹性的半小时休息、喝水。学习也是这样。我知道我一小时能学多少内容, 能做多少题目。我就规定几小时的学习时间。最后一学期我知道高考更重要,我就停下写作,把所有的时间给学习。”

    她条条框框虽然没写出来, 可内心却分明划了线。

    省报年轻编辑快速记录着,内心很是钦佩。这些话说起来简单,做一天也简单。可如果天天都这么规划来做,且做到这种地步是很难的。

    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有限,太多的人用功半小时就忍不住去玩半小时。

    桑妈听了也有些动容。

    她每天都觉得桑晓晓娇气,田也不会种,饭也不会做,一天到晚老爱让她哥做这个做那个。这两年好些,小时候更是稍有不乐意就嚎啕大哭。近来只是老爱去小卖部老板那儿看杂志看报纸。

    但她不在家里的那些时间,桑晓晓都是在用功的。桑晓晓待在屋里,每一分钟几乎都不会浪费。晚上点着灯都不会浪费一滴油。

    想到这一点,桑妈很欣慰。她禁不住和来人说着:“我们家晓晓是真的用功。别的小孩在外面满地乱跑,她就在家里。那会儿下乡,村里来了好几个知识分子。有个姑娘带了书过来给村里人带孩子,晓晓就在那儿没日没夜看。五六岁的小姑娘能看得懂点什么呀,就看。”

    桑晓晓当然忍不了:“妈。”

    谁要听她五六岁的故事?再说她也没记忆!

    刚想着没记忆,桑晓晓脑中却猛然浮现出一两幕翻阅小人书的画面,好似她真的经历过那么一段时间。她脸上一时空白,半响才听到桑妈继续后面的话:“现在人都已经回去了。人家老师上次见都还记得我们家晓晓。”

    省报编辑继续认真记着。

    看书的兴趣学习的兴趣都是要从小培养。桑晓晓的创作火苗是早年知青下乡所点燃的。

    桑妈很有话讲,几乎是将桑晓晓的所有优点都挖出来说了。小姑娘也就这么点长处,再多她还真说不出来。总不能说其实好吃懒做连种田都种不动。

    桑晓晓这会儿皱着眉,一半的思绪在刚才的小人书画面上,一半的思绪在现场。

    在场的都有关注桑晓晓,只当小姑娘不乐意家长揭露孩童时期的事情,都忍俊不禁。唯有傅元宝见桑晓晓这表情却没说话,将一个茶杯放到桑晓晓指尖碰触着:“怎么了?”

    家里的茶水滚烫,桑晓晓不由握住茶杯。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的情况,总不能真的和乡村庸医说得神魂离体,所以记忆混乱?可她记忆明明非常好,甚至支撑她考出了全省第一的成绩。

    “没事。”桑晓晓撇嘴。

    傅元宝听桑晓晓这么说,更觉得是有点事。他朝着庞兵问了一声:“对了,往常是不是送成绩还要放炮仗?喜事临门。”

    庞兵一拍手:“对对,直接进门来给忘了。我们带了炮仗来的,总归得放一放,热闹热闹。这次成绩考得好可是大喜事。”

    大家伙都做好了准备,原先觉得肯定是哪几所高中里的尖子生拿下统考第一,拿下省考第一的。谁知道统考出了桑晓晓这个黑马,而黑马更延续到了高考。

    庞兵乐呵带头出门,亲自去拿了炮仗。他高声说着:“热烈庆祝桑晓晓同学考出全省第一的成绩!”每个省好大学的名额就四十个名额。这是能够稳上任何大学的成绩。

    大家集体从室内走到外面,看着引线被点燃,都纷纷热情鼓掌。

    傅元宝走在桑晓晓边上,低声问她:“采访累么?”

    “还行。”桑晓晓把脑中回闪的事记在心上,打算回头去找医生看看。她抬起手准备捂住耳朵,意识到傅元宝就在她边上,当即侧头:“你不给我捂么?”

    话落,炮仗声剧烈“嗙”一声响起。

    傅元宝发现桑晓晓被突然响起的声音震到人本能抖了一下,好笑伸手捂住桑晓晓的耳朵:“捂的。”

    炮仗不可能放一个,当然是一个接着一个。接连喜庆的声音让桑晓晓恍若又回到过年那会儿。傅元宝就是这样捂住自己耳朵的。

    勉强就算他合格。

    桑晓晓这么想着。

    炮仗点完,一群成年人又高高兴兴折回到屋里,想要唠这个唠那个。傅元宝经受过不止一次采访,很清楚如果散漫地聊下去是没有止境的。

    他浅笑着上了桌,慢慢带着话题走:“高考成绩好,课外还能写文章。像桑晓晓这样的人其实到底还是少的。我个人觉得晓晓这次的成功,和学校老师的功劳是分不开。不然她班级里同学不可能一起考上。我们更多要去宣扬一些集体的进步,这样更合适。”

    这么一说,学校校长高兴,庞兵觉得也有道理。

    “是,这一次是学校和老师都有很大功劳。我听说学校的老师很多卷子还是手写的?这样,我去问问能不能给学校再批一台打印机下来,纸张的事情问问能不能降低下价格。”庞兵和校长说着,“我们的学生都很优秀,如果是因为一些基础设备而错过,那太可惜了。”

    众人纷纷鼓掌,副校长刚还在冒冷汗,现在是恨不得把手拍烂:“谢谢庞局,谢谢谢谢。”

    这一场送成绩单和采访,一下子从采访桑晓晓变成采访学校,很快就又被话题带走,带到去学校再参观参观。

    这暑假的日子,现在还会去学校的只有高三班等成绩并通知同学们的老师。

    庞兵他们也不可能留下来吃饭。小河村的条件算不上好,哪怕桑家已经算条件极好的了,那也不能随便一桌人就这么坐下等吃宴席。

    庞兵很有分寸:“我们就去学校,然后再在学校食堂吃一顿,怎么样?你们食堂毕竟是第一步的改革试点。”

    说着他先笑了起来,连带着另外几个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要走,桑晓晓当然得跟着桑妈以及傅元宝一起送人出去。农村人大多对知识分子客气,像桑妈对老师这些的更是客气得很,送到家门口那段路还不够,愣是要将人送到停自行车的地方,看着人骑上自行车。

    庞兵骑在自行车上,临着走和桑晓晓给予了厚望:“很多人觉得上了大学就成功了,往后一辈子就有好工作。不是的。上了大学只是你迈向一条路的第一步,它和你原先的路全然不同了。可不管怎么说,只是第一步。不要将高中的好习惯荒废,你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桑晓晓应了声。

    庞兵欣慰,随后笑着和小河村的几个道别。

    一个考出全省第一的姑娘,这可不是一般人。桑家这回是在小河村出尽风头。小河村管理的书记往回走的路上对着桑妈不停说着:“丽丽啊,你是真有本事,也福气好。村里头这么多小孩,就你家,非要桑晓晓往上念书。真的,你换个人家,早让人别读了回家种地去。像我家那个,哎,想让他多读点,瞧瞧他没出息的样子,根本念不出。”

    谁能想到桑晓晓会考得分数那么高,能考到全省第一?

    更没人想到考到全省第一,待遇是完全不同的。省里头都会来人!这要是真是自己家的孩子,牛鼻子都要吹上天。

    桑妈心里头高兴,可也没有太过炫耀。她朝着村书记笑着:“你儿子也出息的,这不是出去做生意去了么!以后发财也是一条路。你看元宝,做生意做可大了。”

    村书记当然不是真觉得自己孩子没出息,他听着夸奖也乐呵:“还是你家孩子出息。”

    人成功的时候,所有的缺点都变成可以容忍的点,恶劣的脾气到一些人嘴里更是成了标新立异的优点。村里的消息一向来传递得很快。田间地头很快传开。

    “桑家闺女了不得了!听说是考了全省第一,以后要去首都了!”

    “真的假的?我就说,她那个脾气,一般人忍不了。就不一般。以后就是城里人,和我们不一样了。”

    “我听说脑子聪明的人,脾气是怪的。说不定桑家闺女以后就是什么科学家。”

    “什么科学家,人家是写文章的。上报纸的,以后说不定你孙子孙女课本上学的就她的文章。知道不?”

    “唉哟,我孩子要是这么有出息,我肯定也让她上学去的。学费贵就贵点了。”

    那可不是一般的贵,小河村里总共上得起的没几家,附近几个村也差不多。这才导致整个高中拼拼凑凑到后来就剩下半个高三班。

    村里头的议论当然也传递到那些阿婆那儿,小卖部的胖老头也知道。胖老头就是村里能给家里小孩读得起高中的。

    他孙辈现在初中,肯定是要读高中的。放在以前,胖老头觉得读个专科差不多了,能过日子就行。现在专科生都吃香。实在不行回头来帮他开小卖部。

    小卖部的生意一直不错。

    现在他想法顿时变了。得上高中,得读大学。这大学生稀罕,看上面这亲自派人过来送成绩单的架势,说明人重视。往后一定会越来越重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小卖部谁都能开,读了大学干的工作,就不能替代。往后的日子谁知道会怎么样?

    胖老头掏出阳城日报,翻看的时候只叹着:“会读书是不一样。”

    瞧瞧人家,高中写文章就能赚钱了。

    被瞧瞧的桑晓晓回到家里,脑袋搁置在书桌上。她拿起笔,以非常不舒适的姿势在纸上写着字。外面傅元宝和桑妈的声音不断传进来。

    傅元宝说着:“录取通知书八月才会收到,八月我带她一起坐火车去首都。东西好带点,很多到那边再买就行。我买好一点的车票。”

    桑妈不断叨叨着:“你们要注意安全。我回头去买点东西,在外头和在家里不一样。你们都得照顾好自己。晓晓住学校,你住哪啊?招待所么?”

    傅元宝解释:“我租个房子,以后看情况要不要买一套。不常住买一套不合算。但如果住四年或者更久一点,我会考虑买套小的。”

    桑晓晓顿时抬起头。

    什么?首都房子现在说买就能买?

    刚才因为脑内记忆回闪异常而情绪不高的桑晓晓,现在迅猛恢复了。她也不趴在桌上,起身快速走到门口,在门口探头探脑,露出眼睛对着傅元宝方向。

    傅元宝猝不及防对上视线,稍有点被桑晓晓逗笑,就桑晓晓开口就是:“我要首都的房子。”

    桑妈刚对着外人还在夸桑晓晓,听到桑晓晓这话顿时觉得手痒。她声音一下子抬高,骂咧咧找起扫帚来:“我看你是想吃打!”

    桑晓晓没想到自己开局一句话,转头就挨打。

    她飞速把门关到只剩下一条缝,以防桑妈冲进来。哪怕是冒着要挨打的风险,也一定要喊:“全国有出息的人都会想要往大城市跑!在大城市买个房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你买的起你买啊!你让元宝买干什么?人家买了是你的么?”桑妈扫帚找到,刚冲到桑晓晓门口,发现桑晓晓堵住了门。

    她愤怒拍门:“我真的是要给你点教训。”

    桑晓晓在门内喊:“他买来自己住自己投资,是他自己赚!”

    桑妈看透桑晓晓:“是不是最好也能给你买一套?啊?”

    桑晓晓顿了顿:“这也不是不可以。”她声音刚稍有些心虚,很快又重新镇定下来,并很理直气壮回应着,“我们订了娃娃亲的!”

    桑妈火再度蹿起来:“你给我出来!你们有本事今天给我去结婚啊!没结婚就不要给我说这种话。”

    傅元宝觉得整个吵闹就很好笑。他上前拦了一下,尽可能不火上浇油:“桑家妈妈,晓晓说话一直这样,但她肯定不是那个意思。”

    桑妈的观点和桑晓晓是不同。她知道有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要是变成自己的,总是要付出代价:“她什么意思我能不知道?别人送她的,不管多少钱就是她的!能收吗?啊?也不想想!”

    一套首都的房子确实不是随便送送的礼物。哪怕是傅元宝也不会随便买。

    他资金上需要开支的地方很多,流动进工厂的资金远比固定在一套房子上要值得。他刚才有听见桑晓晓说的话,替桑晓晓找着理由:“刚才晓晓说的没错,往后人都会想要往大城市跑。人总有房才有安定感,买一套确实不会亏。”

    桑妈是不懂。农村里有自己建房的概念,还没有多少买房的概念。小河村的房子全是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转头还能让桑达达来油漆呢。

    可傅元宝这种总不可能以后跟着桑晓晓住小河村。

    她稍理解了一点傅元宝的话,可并没有完全放过桑晓晓:“你听她的。她就是笔杆子利索,嘴皮子也利索。转头你被她骗到哪里去都不知道。”

    桑晓晓不高兴了。

    她怎么可能骗傅元宝?她闲着没事骗什么傅元宝?

    桑晓晓气得很:“我又不是让他去买什么四合院。至于吗?我要是有钱,我都不通知他,我自己去买四合院。反正现在也便宜。”以后涨价到不知道多少钱!

    四合院每平方的单价就不便宜,更别提每一套四合院占地面积大。现在一套四合院恐怕最多百万!

    当然桑晓晓还不知道现在的四合院到底是价值多少。她不是首都人,也不关注房价,绝猜不到几十年后起码缀上八个零的房子,现在几万或者十几万就能到手。

    傅元宝也没想到桑晓晓会喜欢四合院。

    他更偏向于一家人住在一套屋子里,而不是一套房子有好多个小套,这里一间那里一间的,叫个人都应起来困难。比起四合院,他觉得桑家这种土木结构的老式建筑都不错。

    桑妈还想说两句桑晓晓。

    傅元宝问了声:“你想要住四合院?”

    “我不住!”桑晓晓在屋内非常愤愤,“我拿来堆读者的信不行吗?我的读者千千万,我买一套堆一套。我堆满!”

    傅元宝笑出声。

    小姑娘就是这样。想法与众不同。他没有买四合院堆信件的想法,却也寻思着如果在首都真能赚到足够钱,可以去买一套。就当一个在首都临时的落脚点,招待人也算方便。

    首都有些生意人比较传统,一套四合院说不定能在生意场上拉近双方关系。

    傅元宝当然没说。买四合院就和他买车一样,不是动动手就能买的,还是要稍微凑一下钱。他和桑妈说着:“晓晓刚才最早说的是,她要首都的房子,也没说一定要我买。要是她以后真能买了,买一套也没什么。”

    桑妈气不顺:“你就帮她说话。她还说你要是送她,她肯定要!你看她以后会怎么样?非上天不可。”

    非上天不可的桑晓晓:“他要送我,我难道还推出去!”

    傅元宝看桑晓晓继续纵火的离谱状态,只能对着桑妈换了个话题:“对了,成绩出来了是不是还要通知别人?”

    桑妈一跺脚:“都怪这丫头,我给忘了。我去给他爸打个电话,再出门一趟。你随意。”

    她匆匆去打电话。

    桑晓晓逃过一劫,再次给门开出一条缝。

    小姑娘警惕外面桑妈突然回马枪杀回来,又强调和傅元宝说着:“你送我,我肯定会收的。当然我有钱我也肯定会买。”

    桑晓晓的设想非常好:“我写小说和你做生意差不多,都在赌人生。以后要是没了名气,落寞没钱,我就租房子过日子。再不济就卖房。”

    傅元宝莞尔:“怎么会想那么远?你现在势头正好,我生意也进展顺利。”

    桑晓晓心想,这还不是因为你傅元宝或者傅修源的名字,她几十年后都完全没听过。她自己三木的名字,她也没听说过。总得未雨绸缪。

    她冷哼:“你知道点什么?我这叫大智慧。”

    大智慧的人隐隐听见桑妈打电话的声音,露出了更多身子。她又恢复自己傲慢小鸡崽的姿态:“你以后要是问我借钱,我可是要收利息的。利息超过一定金额,就换算成四合院。”

    傅元宝桑晓晓可有钱太多。

    他完全没考虑过向一个小姑娘借钱,更没有考虑过向桑晓晓借钱。按照傅元宝的想法,他就算是在外面对很多人放下身段,也不会在桑晓晓面前落下风。

    可现在的桑晓晓很有趣。

    他配合着她的有趣。

    傅元宝伸出手:“借钱,一块钱。利息慢慢算。”

    桑晓晓看着傅元宝,没有弄明白:“什么意思?”为什么突然借一块钱?

    傅元宝带着一点淡淡的笑意,和桑晓晓约定:“一块钱给我用去做生意。等这一块钱在首都赚到了十万,可以算成一套四合院。”

    他说着:“你的四合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