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章 【1+2】贫穷星海编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桑晓晓又把四合院溜了一遍。

    古建筑有一股木头独有的味道。阳光落下, 院子里就像是一方小世界。要是到晚上月亮在树枝头,恐怕便会有种独占月亮的错觉。

    桑晓晓喜欢南方的小院,也喜欢这样的四合院。她喜欢一切让人能感受到活着意义的存在。人活着就是为了感受生活。

    吃穿住行, 不外乎如此。

    当然,这买下的四合院现在并没有办法住人。生活用品完全没有不说, 水电线路也还没彻底折腾好。毕竟人偶尔过来收拾, 也都是白天收拾卫生,没带维护水电的。

    两人又乘摩托车回去。

    到了租房, 傅元宝的摩托车当然惹来无数人好奇的目光。他相当淡然把摩托车停在门口,带桑晓晓回屋内,问着桑晓晓:“你要不要多买点裤子?骑摩托车方便。”

    桑晓晓对着傅元宝的问题,不断告诉自己, 面前这人刚刚带自己看了四合院,发火不好生气不好, 且这家伙今天好歹记得情书,还对她说了喜欢。

    然而在桑晓晓忍耐边线上试探脚步的傅元宝, 又问了一声:“你要是喜欢穿裙子骑摩托车也行, 要不要里面再套一条裤子?我找个裁缝给你热天缝制几条。”

    想法非常符合逻辑。

    前提是她会开摩托车。

    她朝着傅元宝一脚踩过去:“我会骑摩托车吗你给我送摩托车!大热天这么晒,下雨天没法挡雨。头盔只有一个。”

    傅元宝现在躲避已经完全熟练。他躲开后,更是能困住桑晓晓,将人往吃饭桌上带:“可以学?不觉得很厉害么?我听说现在年轻人很多想买摩托车。”

    有些地方路小, 尤其是小弄堂,自行车和摩托车真的方便。巷子狭小,停车是个麻烦事。首都地方大, 要去远一些的地方,摩托车比自行车又快些。

    桑晓晓坐下:“我周围的年轻人可没几个想买的。”

    傅元宝是觉得桑晓晓需要一个代步工具:“学校里要是不外出,摩托车用处不大。你和他们不一样, 总要出门。要是去一趟出版社,我人又不在,你联系不上我。”

    桑晓晓言简意赅:“我打车。”

    傅元宝顿了顿:“万一打车打不到。”

    桑晓晓坚定不打算骑这个摩托车:“我不去,让他们过来。”

    傅元宝顿了顿:“……那我去退了?”

    桑晓晓却又不同意。她认定了这是她的生日礼物,侧头试图看向傅元宝表示自己郑重态度:“不行,它是我的了。”

    傅元宝明白了。只要送给桑晓晓,喜不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东西确实是她的了。嫌弃只能她来嫌弃,处理也必须她来处理。

    他便和桑晓晓商量着:“接下去要是天气温度下来,头盔新的到了,可以和汽车轮换来开。我开,送你上下学。行不行?”

    桑晓晓想着有时候确实是这样方便些,摩托车也得多开才不会很快报废:“好。”她勉强答应了。

    傅家传统,以至于傅元宝其实骨子里其实也有些传统。他的传统就是哪怕自己不会做面,也要尝试着给桑晓晓下一碗面条。

    外面买的不行,必须要自己下。

    好在首都这租房是通了煤气。傅元宝总算没卡在点火这道难关上。面条也买了外面人早揉拉好的面条,水热之后下锅,加点油加点盐,再加个鸡蛋丢点葱花。

    他是烧过一次厨房,但毕竟是早年下过厨的人。一碗简单的挂面还是能做的。

    端出来放在桑晓晓手边,他擦了擦手:“趁热吃。”

    除了面之外,其余都是外面买的菜热一热。

    桑晓晓慢吞吞吃着面条。面条的味道清淡,没有多少油水也没有多少咸味,好在因为加了葱花,香气是足够了。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出门还能赚钱。最大的缺点是性格偶尔恶劣,总喜欢估计激怒她。

    桑晓晓趁着吃面的空荡悄看了眼傅元宝。发现傅元宝给他自己也捞了一碗素面,配着菜吃。人间烟火气大概就是这样。

    不看身份背景,被看身上的任何首饰装点。傅元宝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存在。往后几十年和这样一个人过,也不是不可以。

    桑晓晓悄悄又收回视线,低头咬上荷包蛋。

    小租房的温馨,在最后一块红烧肉上翻车。两人离开傅家不用公筷,两双筷子交会在盘里,都看上了最后一块红烧肉。

    桑晓晓郑重:“我生日,你放手!”

    傅元宝郑重:“我男人食量大,你体谅一下。”

    桑晓晓使劲:“我不!我就要吃肉!”

    傅元宝试图使用巧劲从桑晓晓筷下夺食:“你今天吃太多,不利于消化。你平时写作都是脑力活,不能吃太饱,对胃不好。我是干体力活的。”

    桑晓晓生气:“你又不做饮料,你干什么体力活?工厂新建厂房你负责搬砖吗?”

    傅元宝被这个揣测逗笑,厚着脸皮说:“是啊,搬砖缺人。你要是说帮我搬砖,我当场把这块肉让给你。”

    桑晓晓看透了傅元宝的恶劣,脸皮厚度也与日俱增。她呵笑一声:“我明天就去帮你搬砖,你松开。”

    她趁着傅元宝被她的不要脸震住,快速下筷,凑过脑袋把肉塞嘴里。她腮帮子鼓鼓囊囊,神情非常傲慢,得意搁下筷子站起身来,闷哼一声仰头离开。

    话可以乱说,红烧肉绝对不会让。

    桑晓晓回到自己房里,满意进入到写稿工作中。

    ……

    桑晓晓的校园生活随着校园各大组织社团纳新结束,渐渐进入正轨。每周她按课表上课,余下的时间每周参加一次文学社活动,和室友强行出去聚餐两次,再就是把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和写稿上。

    学校图书馆的书本数量,不看亏一生。

    她和文学社两个社长约定好的稿,也陆续成型,就等饮料的正式名字上线,从而添加到文章里。

    就在这时,傅元宝的饮料终于选好了日子,量产了几个仓库的备货,买好了报纸版面广告,正式将饮料流向市场。

    一瓶柠檬茶的定价是一块二。

    这个价格在首都无数的饮料当中,绝对算相当贵的。一般人还真不舍得买。傅元宝又要考虑饮料制作的价格,还要考虑茶包从南方运输到北方的价格。

    再加上工厂和工人的钱,以及各大小卖部以及餐饮店要赚的一部分钱,这个价格绝对不算高。一块儿是售价,从厂内出去的价格是八角。

    八吉利。当然如果对方能还回玻璃瓶,那么其实一瓶饮料总价就不会那么高了。厂家会向所有小卖部以及店回收玻璃瓶。

    柠檬茶汽水同一时间上,价格是一块五。比没有气的贵三角钱。打气要在工厂设备里多走一道工序,当然得贵一点。

    当报纸上的广告宣传出去后,傅元宝直接开车拉了五箱柠檬茶和五箱柠檬茶汽水送到了桑晓晓文学社那儿,任由桑晓晓“送人”。

    做生意有的时候不能讲究小钱,该送的人情得送到位。

    傅元宝不在意这笔钱合不合算,也同时让人再送了一些去邱岳导演和文学艺术编辑部那儿,还专程找了回阳城的一批人,让他们运一批茶回去,傅家家里留一些,和他工厂有关系以及和桑晓晓有关系的都送一些。

    当一个新饮料上市,大家多是好奇的。好奇之外,又惊愕于价格。学校小卖部很快就有备货,而买到的学生们看向饮料玻璃瓶,都惊异于其精简的风格。

    上面就简简单单写着“元宝柠檬茶”或者“元宝柠檬汽水”。图案更是简单,右上角一个胖乎乎的金元宝,正当中是一个胖乎乎的柠檬。

    当然会有学生惊叹:“哇,这个这么贵你们也买?好喝吗?”

    “给我尝一口!”

    “我看到报纸上广告了,说小小的爱,感觉是酸酸甜甜的味道。是不是?”

    “是哎,味道好清爽,而且有茶的味道。但不苦,是绿茶,但不是那种很苦的茶叶味。而且我感觉还蛮提神的。”

    一说提神,顿时学生们来劲了。当下年轻人学习冲动很足,可也是喜欢睡觉的年纪。他们平日里要么喝茶要么喝咖啡,全是为了提神。眼下有新的提神饮料,这完全能尝尝。

    把玻璃瓶还回去就可以省很多钱。

    而学校文学社的人这一天聚会,老样子是在学校空教室里聚会。他们也没想到今天聚会还能收到价值一块多的饮料。喝完卖玻璃瓶给学校小卖部,还能赚回几毛钱。

    社长孔雯时隔多日,终于又一次喝到了这个饮料。她快乐喝完半瓶,和社团里的成员们说了声:“觉得味道好喝的,等下例会结束留一下。我们拿到了饮料,总得回馈点什么。文学社就是会写文章,所以有空有兴趣写关于饮料的文章的人,等下留一下。”

    大家伙听到这话,不由都尝了一下手边的饮料。

    确实很好喝。酸酸甜甜很清爽,感觉格外适合夏天。啊,也不对,如果冬天吃着羊肉火锅,似乎也很适合喝这个。

    文学社例会开完,当场留下了大半的人。

    孔雯新写的文章标上了元宝柠檬茶的戳,最快发往她以前合作过的编辑部了。现在她保险起见,并没有拿出自己的文章来,而是和众人说了一下,最近写文章如果投稿,文章合适的话可以插入元宝柠檬茶这几个字。

    当然,她也说了声:“投稿成功且没有被删掉这几个字的,我会问问元宝柠檬茶那边稿费如何算。能不能多预支给大家一份稿费。以后双方就是互利互惠合作关系。”

    孔雯说的时候特意换了种说法,没说对方来找他们打广告。而是从学生角度,优先以大家自身的写作初衷出发。

    没谁乐意专门给人写广告文章的。这种感受和自己独创文章的感受不一样。成年人会为了钱乐意些,学生不一样。孔雯清楚这点,所以特意这么说。

    反正稿费绝对不会差成员们。

    这种事情在文学社里很少见。学校里一般搞出这事的,一般是学商的那些人。他们拉投资拉赞助,就会帮忙打广告。

    好几个忍不住看向副社长段坤其。段坤其副社长是最不喜欢文学和钱挂上钩的。

    这几个眼神看过去的,发现段坤其喝饮料一个不留神,饮料已经喝到只剩下一个底。他确实是相当喜欢喝这两种饮料。在注意到同学们的视线,他把饮料瓶往边上放了放:“写文章大家可以创新一点,不要为了饮料稿费而写。我们是将来国内文学的中流砥柱,可以接地气,但不能接俗气。”

    大家见两个社长都这么个意思,纷纷应声,脑子里寻思着自己最近的文章够不够创新,写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上这么一瓶饮料。

    加五个字而已,确实不是什么大事。

    方苗也留在文学社这儿,一听就知道是写广告文章。她没想到的是只要随便加五个字就行,有点意外问桑晓晓:“就这样随意写就可以了吗?”

    桑晓晓点头:“当然,写文章要是投稿,要看你自己的文章属于什么风格,也要看你投稿的那家是如何的。”登报登杂志,加五个字后给作者钱的是编辑部,写纯粹的广告,给编辑部钱的是商人傅元宝。

    对于作者而言,当然是前者合算。对于编辑部而言,也不算是亏了。

    众人若有所思散去后,回到学校里,很快迎来其他同学们的吃惊:“哎,你们怎么都买了这个饮料?我才看到广告。”

    “这个很贵哎,那个谁谁谁刚买了,我心里还骂了一句败家。结果你也买了!”

    文学社的一群人内心一阵窃喜,面上不动声色:“哦,这个我们文学社发的。人手一瓶。可以自己挑汽水版还是没汽水的。其实都挺好喝。”

    同学们惊愕。

    写文的人,有些人是不爱说话内向得很,有些人则是说话和写文一样,一套又是一套。有几个便更是一副无奈:“哎,我也没想到文学社待遇这么好。才进来也不用干活,文章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用来。开个会又送这么贵的饮料。”

    “真是让人破费。这一瓶抵我几天饭钱了。”

    没过多久,几乎全校都向文学社投去了羡慕的眼神,并对着自家各种学生会会长、社团社长发起疑问:“我们有经费吗?够不够买瓶饮料?听说这个柠檬茶很好喝,汽水买不起,普通版的也行。”

    学校这边风靡起来,影视圈里也风靡起来。

    影视圈里风靡刚开始有邱岳的助力,更可怕的是傅元宝是个搞中药的。柠檬加上蜂蜜有什么作用?生津解暑、和胃安胎、美容养颜。

    傅元宝广告一是讲了送人就该送小小的爱。另一则是就这么打着功效来推广。

    对于影视圈的人来说,大夏天拍戏很累,解暑确实很重要,再加上美容养颜,好了,这下双杀。大家一想一个搞药的过来做饮料,应该不会骗人,于是纷纷一箱箱买。

    大家伙拍戏会发巧克力,重要演员如今又多了一个待遇,会收到一瓶柠檬茶。

    在首都原本几十样饮料中,傅元宝的柠檬茶以一种猛兽姿态,活生生撕入战场,在大众面前展现出其优秀的品质。

    工厂里一时间不得不加班加点生产,以满足这巨大的需求量。傅元宝一边收拢钱,一边考虑着扩新的生产线以增加竞争力。

    傅元宝的广告并没有买太久。他知道热度一时半会儿现在还不会下去。人对于新出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所以刚开始销售量巨大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月后,各种带着柠檬茶的文章出现到各种报刊杂志上。似乎这种饮料已经成了社会主流,不喝就有点跟不上大众。

    不管是高档的餐饮店还是中低端的小饭馆,也纷纷进货加上了这款饮料,赶上这一波热度。

    就在傅元宝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桑晓晓拿着“小小的爱”柠檬茶,带着自己新的稿子,趁着没课打车来到一家极为破落的编辑部门口。

    她看了眼门口挂着的星海编辑部,再看看门口窗户门破旧大开的状态,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春居第四个故事关系到收尾,她没写,所以便也不急着了。她打算把《夏商》找一个好人家。一个卖化妆品的女商人,总归在夏日里最能绽放出她的光与热。

    她最近和文学艺术期刊关系不错。曹主编收到汽水饮料后,对她是万分感谢,知道她最近在找一个合适的投稿长篇小说地点,便提供了一个杂志名字。

    《星海》。

    曹主编和各大主编关系都还不错。当一个人比较厉害的时候,各种关系都会慢慢靠上来。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他和星海编辑部的关系却不是这样。

    曹主编说起这个编辑部,真是有一万句感慨要说:“星海编辑部的主编姓王。这个姓氏是非常普通,对。但星海杂志在我小时候可不普通。那时候真的是有无数人想要投稿到这个杂志去。是年青一代的领头杂志。”

    “后来主编自杀,编辑部的几个负责人要么远走,要么改行。只留下了两个小编辑。这杂志当然黄了。两个小编辑其中之一,就是现在的王主编。”

    “王主编找到了当年主编留下的稿子,前些年打算重建星海。只是办杂志要么有上面人撑着,要么自己能来钱,再不济也得有个名人来写稿,不然那很难支撑下去。但当初星海的败落,让很多人觉得不太吉利。你也知道,我们虽说一直都提倡不能迷信,但很多人依旧有些……星海就一直没起来。”

    曹主编不是没想过帮星海一把。他很敬佩王主编这样的人,也希望这个行业内能够有更多这样的人。

    他和桑晓晓说着:“王主编其实比我大一些。他怎么都不接受我这种后辈的帮忙。话是这样讲,实际上他是谁的人情都不想要欠。人很固执。固执办杂志,固执不接受馈赠。就这个性子。”

    桑晓晓问:“杂志写什么?”

    曹主编:“什么稿都接,主打的就是梦想。星海便是所谓人就像是漫天繁星一样,每个人都在天上熠熠生辉。他们就会写一些名人传记,以及收一些关于这类成长且比较现实的稿子。”

    桑晓晓真没看过星海。

    这个杂志落寞到她似乎就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过一眼。阳城图书馆都没见过。

    她很直白又问:“这杂志是怎么活下来了?阳城的碧玉那本杂志,因为卖得不好差点被取消了。如果不是后来改版……”

    曹主编笑起来,实话实说:“他不要人帮忙,我们总不可能真看着就放弃对。其实星海账本上已经有负债,真熬也熬不过太多年。但当年受过星海激励的人很多,大家当初能读书,现在家境一般多买本杂志还是能做到的。”

    于是就靠着这点销量,这家败落的杂志就此生存了下来,并试图在彻底消失前打拼最后一点时光。

    桑晓晓很喜欢这样风格的杂志,但她没有想到这里编辑部会这么破旧。

    门上的玻璃都碎了一块,敢情是没有破洞就不更换了。窗户的边沿估计是毛刺出来过,被人削去毛刺的时候削多了点,缺了一小条的木头。

    见识过阳城的规格,又见识了首都文学艺术的规格,她就算在陶主编那儿都没见过这样的情况。大概因为陶主编是女主编,哪怕杂志不行,编辑部的体面还是要的。

    星海已经连门面都不要了。

    桑晓晓正要进门,就见一个光头大汉双脚穿着拖鞋,身上穿着白色工字背心,下身一条米色大裤衩大咧咧拿着一根烟边准备抽,边准备往星海编辑部走。

    他看见桑晓晓,忙把烟往耳朵上一塞,不抽了:“学生?是不是来要稿费的?我就知道老王这个人现在记忆不行了。稿费老是算不清。我帮你骂他。”

    没等桑晓晓回应,他到门口“啪啪”拍了两下门,朝里面大喊:“老王,你娘的是不是又忘了给这一期的稿费?人都来要钱了。”

    门口本就碎裂的玻璃似乎裂缝更大了点。

    桑晓晓拿着柠檬茶,盯着这条裂缝沉默。她应该带着傅元宝一起来。她脾气不太好,万一等下说起来观点不符,吵架她不会输,万一打起来,她打不过!

    屋里面传来更暴躁的声音:“狗屁,我什么时候忘过?我上次是没钱!我的钱没到账,我怎么给别人钱!我这期的全给了稿酬。谁啊?胆子那么大来骗钱!”

    大汉扭头看向桑晓晓。

    桑晓晓拿着饮料的手挥了挥,示意大汉靠边站点,这才往里走:“我是三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