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花痴vs毒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湖南卫视的《快乐男生》终于是落下了帷幕,而随之而来的,全国各地的各种选秀节目也渐渐到了高cháo和尾声的阶段。不知道随之而来的又会诞生多少新生代的选秀明星呢?

    说实话,对于选秀节目的兴起,个人是持一种相对排斥的态度。除了2004和2005年的《超级女声》总决选有过熬夜密切关注的经历以外,之后的所有的选秀节目基本上很少再有特别去盯点守候的兴趣,大多时候都属于偶尔碰巧看一下的类型,甚至有些极度排斥的就根本不会去理会。

    而据我了解,外界对于选秀出身的艺人也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现在的新人真的是太有福了,各大媒体都提供了非常良好的一个舞台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才艺,使其能够拥有一个公平竞争,去追寻自己梦想的机会;另一种则认为现在的选秀真的是太恶搞了,什么平民选秀根本就是零门槛和黑幕的结合,选出的选手有着太多太多的水份,根本就是劳民伤财且滋生无数不知所谓的花痴,还严重破坏了这个演艺圈原有的一些规则。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而我的观点更倾向于后者。

    昨天无意中翻看海都报的娱乐新闻版,发现一条报导称孙海英就严重驳斥现在的一些选秀艺人根本就是娱乐明星,完全没有专业艺人的素质;而来榕做专辑宣传的马天宇则表示希望为一些选秀的艺人平反。其实个人是觉得:现在的一些商业选秀活动真的是太泛滥了,甚至有些泛滥成灾的感觉。虽然一些选秀艺人本身其实还是很优秀的,但是做为主办方和评委的人实在是太不地道了。

    君不见现在的许多娱乐新闻版里常常会出现两个词,一个叫“花痴”,一个叫“毒舌”,而这两个词就是用来形容某些选秀活动的明星评委们的。经常上网的朋友对于“花痴”一词可能比较熟悉,以往它都是用来形容一些少男少女或追星族们对于异xìng的明星或者偶像的一种盲目的崇拜以及极度夸张的一种爱慕行为,但现如今却发生在某些选秀节目的评委的身上;而“毒舌”一词更是为那些选秀节目的评委们量身定造的。

    以往在大众的印象中,“评委”一词通常应该是“公平公正”的,是专业人士的代名词,而那些参加比赛的选手们也很习惯的称那些评委为“评委老师”,多么神圣的一个称号。可是当一个“评委”对于某位选手表现出“花痴”倾向的时候,大声的对着异xìng甚至同xìng的选手说着“我爱死你了”之类的言语时,不知道身为选手或者观众的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呢?至少我是不能接受的。

    我自己也曾经参加过一些当地的比赛,像“百事新星歌手大赛”以及“娱乐英雄”等,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名次,没有进入决赛,但至少觉得自己还是在比赛中收获了一些专业评委给予的比较中肯的意见,也了解到自己的一些优缺点在哪里。我觉得这一点上我的收获并不比一些晋级到决赛的选手少。

    然而对于某些选秀节目中的选手,我觉得他们可能真的没有办法收获到这些,因为评委本身就“不够专业”,他们根本就是带着一种“娱乐大众”的心态来做这个评委。对于某些选手的“花痴”的点评,明显就没有站在一种很公平公正的专业立场上,对于该选手而言,除了评委对其外在条件的一些肯定外并没有收获更多的东西;而对于其他的选手而言,这种明显带有倾向xìng的点评更加的有失公平;对于观众们而言,评委们有意的引导娱乐的一些倾向不但破坏了评委的公平公正的形象,更加误导大家往一些非专业的领域去看待和盲目的崇拜某些选手,于是诞生了一批喜欢“机器猫”的“笔迷”和喜欢“酷女”的“玉米”;

    同样的,与之相对的,一些“毒舌”的点评更是伤人极深。如果说超女评委夏青的“机器猫”式的点评方式是“花痴派”的一个代表,那么“梦想中国”的评委李咏的那句“看你跳舞,我晚上会做噩梦!”就是毒舌派的“经典”之作。此语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片“倒咏”之声,也让李咏在当年的央视主持人中的人气一跌再跌。但不知道为什么,接下来的一些选秀活动中,有不少的评委还真的就延用了李咏老师的这种毒舌绝技,甚至有些评委“犀利”的点评把某些选手点评到当场哭泣的例子不在少数。虽然个人觉得一些评委老师的专业建议对于选手是很有帮助的,但“毒舌”的点评其实并非专业,又或者说专业的点评有必要用“毒舌”来体现吗?就比如一些评委的点评可以是:“你的高音区有点紧,可以把声音再打开一点,会更好”这样的点评不是很专业而且也很温暖吗?人总是喜欢别人给的建议多一点,而不是单纯的批评,为什么一定要说:“听你的歌让我觉得很难受”呢?又或者要说:“你的声音和你的长相实在太不相配了”类似这样伤人的话?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娱乐大众吗?又或者是多年来“媳妇熬成婆”之后对“后辈”们的一种报复xìng教育吗?

    评委是老师,而选手是学生。有句话叫做“名师出高徒”,那些选秀节目的评委老师都是这样的“名师”,那么那些在“黑幕”下成长出来的选手们自然很难给人什么好印象。

    那些被“毒舌”黑掉的选手自然很难再有什么成长的机会,但是那些被“花痴”捧出来的冠军选手们之后的成长就真的健康了吗?我看未必。很明显的,像李宇chūn之流的偶像派选手至今除了酷帅的外表之外,其真正希望大家去了解的可能是她在唱功上的进步,可是很明显媒体给予他的依旧是外表上的肯定多一点。而至今唯一能够从超女的头衔下走出来,做为专业的歌手出道的只有张靓颖,而恰恰当时评委给她的点评重点也正是落在音乐本身上面。

    还记得几年前的“综艺大观”,当时就有一些观众说倪萍什么都好,就是主持节目太会煸情了,感觉像表演而不像主持,就这点不太好。可是现在的一些选秀节目,从主持人到评委,其煸情的功力比之倪萍,那何止强上百倍,简直是夸张到极点,却丝毫没有半点的素质体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演艺界的前辈们会看轻选秀选手的原因吧!

    做为一个“选秀”节目,究竟是重在“选”还是重在“秀”,我觉得这是决定一档“选秀”节目的素质最关键的因素。

    其实我比较喜欢看东南卫视的“星随舞动”和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这样的节目,虽然节目本身也有一些娱乐的成份,但至少选手们足够认真、评委们也足够专业,虽然偶尔也会来两句调侃和幽默,但至少不会有“毒舌”,也不会有“花痴”,评委和选手的素质都很高,这样的节目看起来就格外的舒服。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节目明显是综艺秀,但却能够做到专业的点评,而那些打着“选秀”旗号的节目为什么就反而“专业”不起来呢?

    真的希望如果“选秀”活动还可以继续红下去的话,在今后的节目中能够少一点“毒舌”或“花痴”这样的极端点评,多一点专业的意见和参考,让选秀和观众都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下成长,不要红的太快,更不要红的莫明其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