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 迎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砸辱骂潘敬的人, 很明显感到自己的队友在减少。

    有人本来还在骂,看到了张红娟发言后,那人惊了一下:“我做梦都想上这个大学!”

    这个人退出了群聊。

    之后, 王旷的发言, 也让一些人冷静了下来:“我爸的手术是王医生做的,他人特别好, 话不多,但是特别可靠,很温暖的人。”

    为了家人的救命之恩,他们也没办法继续谩骂王医生的敬敬妹妹。王医生拯救了他们的家庭,而潘敬只是调整了演员收入而已。牵扯到自身利益时, 他们立刻分清了孰轻孰重。

    还有邹乐为,她一直都是一个贴心姐姐的形象,现在说起来自己大学时的迷茫, 和遇到坏人被讹诈时的痛苦, 让人很心疼。她的听众们大多年纪大一些, 很能理解潘敬对邹乐为的意义。

    这些听众本来就对娱乐圈不了解, 现在知道了这些事, 以后也不会受了影响去参与到对潘敬的谩骂中。

    还有那些和潘敬合作过的小演员, 她公司的员工……

    如果一个人身边所有人都认为她没问题,那和她根本没有关系的人,又凭什么认为她人品低劣呢?

    自从那次记者会后,潘敬没有管网络舆论的事情。该解释的, 她都解释了, 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她不可能把这么长时间耗费在解释上。

    世上最无用的,就是去说服一群自我欺骗的人。

    最近也有人很客气地给潘敬打了电话, 问她到底要做什么。

    潘敬已经解释过很多次,但那些人不信,坚定地认为她一定是有所求。

    有人在电话里问她,给她多少钱才能不搞事。

    还有人怒斥她为背叛者。

    潘敬挂了电话,面色平静。

    在那些人看来,她背叛了她的阶层。

    但这个阶层,说到底,也是他们与普通人的自我割裂而已。

    因为顾隽家里和程良的帮忙,现在公司的代言不缺,经费也够。但是多多少少受了点影响,除了年纪很大的老导演和几个朋友愿意给片约外,最近就没什么活动了。

    圈里似乎把她孤立了。

    在潘敬不知道的一些场合,一些人讽刺地把她称为叛徒和神经病。

    既然没有活干,那就自己创造。反正她的公司里,导演、编剧,演员什么都有。

    潘敬在公司里宣布自制一部电影时,所有人都鼓足了劲,毕竟,大家都知道现在公司有多难。

    他们都想证明下,自己没有错。他们用能力说话。

    编剧组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选了历史上的一点小事,写了个剧本。

    卫家望是主角,公司的其他艺人也都参演。

    秦是明负责选景,朴信是总导演。

    路美臣根据剧本中的朝代,去咨询了相关的专家,把道具和服装尽力做到最还原。

    向之乾的公司投资了这部电影,不管能不能盈利,他都很支持这部电影的拍摄。因为这部电影很多场景都在戈壁,远离人烟,正好让潘敬清净下。

    剧本里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某朝代的一支军队。

    当时,帝王正壮年,南征北战,扩张了领土。但是最偏远的那块领土,在戈壁,地广人稀,与其他城都相隔甚远。

    为了守住这块地,帝王派遣了一只军队,并且要求,如果没有撤退的圣旨,他们就要一直守着。

    这支守军坚定地守护在边疆,时光荏苒,他们全然不知自己的国家内部已经战乱四起。

    而在他们和都城之间的几座城,早就在战乱中被敌军占领,他们成了孤岛,撤退的圣旨再也来不到了。

    来时还是壮年,等到敌军再次入侵时,他们已是白发。

    一群白发兵庄严穿上铠甲,迎战,却不知自己的国和君主早已湮灭。

    卫家望扮演这支守军的副将军,来时他还是个爱开玩笑的青年,他刚娶的妻子在甜蜜地等他回家。

    后来,将军没了,他也成了沉默的汉子,最终顶着花白的头发,他带着一群年纪比自己更大的兵,冲向了敌人的大军。

    卫家望接到这个剧本后,读了一遍,陷入了沉默。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人应该做的事。

    这部戏里,都是悲剧的英雄,值得被铭记。

    他没演过这样的角色,很有压力,觉得演不好,就是对不起这个人的一生。

    因为是演的是将军,需要健壮一些,潘敬给他安排了健身教练,让他在开拍前练出适合人物的身材,毕竟戏里会有裸着上身的镜头。

    在锻炼过程中,卫家望自愿对教练提出申请,要加大训练,他不想拖后腿。

    辛厝扮演卫家望娶了之后,等了他一辈子的妻子。

    这支军队还有一些重要的角色,也都有了安排。

    有了角色的,和卫家望一起锻炼起来。

    路美臣和秦是明在联系场地,筹备道具。

    潘敬和朴信带着演员们每天都花一些时间去熟悉剧本。

    潘敬也有角色,她现在的□□比较多,暂时不能演什么重要角色,因为可能会引发抵制。所以她演卫家望的母亲,化着特效妆,根本看不出来是她。

    一群人每天下午坐在会议室里,认真地读剧本。

    朴信讲解着每个镜头的意义,编剧组也在,如果有问题,立刻修改。

    潘敬自费请来了历史学家,给大家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

    他们把这个剧本打磨地很完善,每个成员都牢记于心。

    他们还相互监督着背台词。有些记忆好的,已经把对手戏的台词全都记了下来。

    这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子准备一部剧。

    每个人心里都很稳,他们不知道以后的票房怎么样,但他们知道这是一部好片。

    他们作为演员,能拍这样的戏,是一种荣耀。

    或者说,这才是演员应该做的事情。

    等到准备的差不多了,他们先拍了军队出发前的镜头,选景在影视基地。

    秦是明和朴信一人一个屏幕,死死盯着,不许出现一点疏漏。

    年轻时的状态,演员们把握得很好,把一支想要为国效力的军队士气演了出来。

    卫家望身上有了肌肉的痕迹,他骑在马上,身姿挺拔,跟着前方的将军大喊了一声:“出发!”

    路上,他们举着旗,唱起了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

    他们的亲人站在京城门口,目送他们离开。

    年轻的妻子眼睛里全是幸福,他去建功立业了……

    这一幕拍的很好。

    秦是明又拍了军队远行后的镜头,天地茫茫,他们走在天地间,在浑然不觉中,断开了与家人的线。

    天大地大,前方是一片黄土的浑沌,中间的人那么弱小,简单的镜头,就有了悲壮感。

    朴信和秦是明合作得默契,剧情和以景寓情都很完美。

    之后,剧组往戈壁赶。

    他们坐飞机到了城里,又包了大巴车去了戈壁边。

    再往里,大巴也去不了了。

    他们也不敢往里面走太多,听从当地导游的建议,就在边沿位置停下了。

    这里还好,有当地人自营的旅馆,他们住在这里,然后每天出发往戈壁里去拍戏。

    很多剧组拍沙漠戈壁相关的戏时,都是取景,然后演员在棚内演,之后抠图。

    但是潘敬他们不,该在那里拍就在哪里拍,一定要最真实的样子。

    拍戏的日子里,沙地车数量有限,因为沙地车最平稳,被用来放比较贵重的道具。其他的人,全都乘剧组租来的骆驼。

    卫家望穿着铠甲,阳光很晒,铠甲是金属的,吸热后发烫,他穿在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分毫不适,站在镜头里,带兵演练。

    现在拍的是他们刚到的时候,满心以为自己很快能等来回京的圣旨,所以时常演练,想带着最好的面貌回去。

    阳光很烈,盔甲反光,镜头里有些不太好看。

    朴信需要不停地换位置,调镜头。卫家望他们站在原地不动,等朴信找到最好的角度。

    大家都很热,剧组每个人都戴着太阳帽,汗流浃背。

    道具组搭起了几个小棚子,没有戏的,就站在里面休息。

    潘敬给朴信撑着伞,一起研究镜头里的光线。等到终于找到了最好的角度,有个扮演士兵的演员喊了一声:“我有些头晕!”

    旁边的助理迅速跑上前,在他晕倒之前扶稳,搀到了棚子里躺好。队医跑过来,解开他的铠甲,让他休息,然后给他喝了水,又用了消暑的药物。

    等那个演员终于缓过来了,潘敬蹲在他身边,温柔地问:“要不要回宾馆休息?角色我找人替你?”

    那个演员挣扎着站起来:“敬姐,我可以。”

    他练了很久,他就是这个角色,要好好走完人物的一生。

    他舒了口气,让助理帮自己穿上铠甲,又回了队伍里。

    潘敬看了眼队医,队医点了点头,示意没什么大问题。

    那就继续拍。

    潘敬对着所有演员喊了一声:“如果身体不适,不要忍,立刻说!这里条件特殊,等到真的病严重就糟了!”

    助理们守在周围,认真看着正在拍戏的演员,一有问题立刻上前。

    一旦找好角度,这个镜头很好拍。

    演员们已经锻炼了很久,剧组还有武术指导提前做了动作,卫家望带着自己的兵,每个动作都很连贯,并且有力量感。

    是一支很有血性的队伍。

    朴信还专门拍了士兵脸上的汗水,没有化妆,脸上被阳光晒出了自然的深肤色,汗水浸透了眉毛,顺着鼻梁从鼻尖滑落。

    秦是明带着另一组人,去周边寻找适合拍大场景的地方。

    荒凉的环境,孤寂的士兵,梦里繁华的京城,历史上确定的命运,相互映衬出令人心酸的悲壮图卷。

    之后的剧情,是这队将士终于意识到可能回京遥遥无期,他们开始做起了在戈壁长期驻扎的准备。

    骑着马和骆驼,他们去和戈壁上分散的小族落沟通,以物易物。

    后来,他们甚至自己找到了铁矿,和那些族落合作,铸造出了钱币。

    因为太寂寞,有些士兵和族落中的女子成了婚,但副将军惦念着自己的新婚妻子,一直独身一人。

    副将军用自己从京城带来的小玩意,和部落里的孩子换了一只小狗。无聊和想念家人时,这只狗就是他的慰藉。

    时间太久了,他的狗老死了,他也老了,但是京城却总是回不去。

    卫家望演得很好,他没有涂过防晒,皮肤变得很黑,符合人物形象。胡子拉碴,带着一丝认命的颓废。

    为了最美的镜头,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终于等到了戈壁的雪。白色的雪花落在地面黄色的砾石上,一群回不了家的人眼含热泪,遥望京城的方向。

    卫家望对人物的悲剧理解得很深刻,但是到了后面一幕时出了点问题。

    敌人攻来了,看到敌人大军那一刻,他拿起武器,带着自己的兵迎战。

    从看到敌军,到拿起武器迎战,这段有个长镜头。

    但卫家望不太明白这一会儿,这个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想法,是觉得释然,还是应该决断一些。

    他想不明白。

    这个镜头卡了几次,卫家望心里的不确定,表现出来就是角色的犹疑。这不是一个驻扎边疆几十年的将军应该有的样子。

    卫家望思考着。

    直到他看到了潘敬。

    她站在不远处,正在打电话,应该是宣发那边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潘敬微微皱了眉,但是面色仍然沉静,稳妥地安排了之后的事情。

    卫家望想到了这段时间的那些事情。

    她在风暴中,是不是也曾经绝望无措过?是不是也曾经觉得光明不可能到达?

    但是,她仍然接受了一切,包容了所有,用最平静的姿态迎接所有的好和不好。

    因为,她觉得那是她该做的。

    卫家望豁然开朗。

    “我想明白了。”卫家望对朴信说。

    再次开拍时,卫家望立刻进入角色。

    头发花白的将军,感受到了地面的震动,他走出帐篷,拉开帘子,看到了远处的敌人。

    数量很多,他们远远不敌。

    将军遥遥望着,目光里有些震惊,也有些喜悦,终于回归了坚定。

    迎敌,就是他的职责。几十年的磋磨,把一个青年磋磨成老年,却不曾把将军磋磨成懦夫。

    他抿着唇,拿起自己的□□,大声喊:“有敌!”

    一群白发的老人听到这声“有敌”,瞬时目光矍铄。

    他们的使命到了。

    将军战死,壮士不归,这是他们的宿命。

    这是全片最大的场面,人数也最多,为了保证场面宏伟,他们招募了附近的村民,剧组的员工也穿上了铠甲,扮演敌军。

    秦是明负责航拍。

    潘敬严肃地听两个导演的指示,调度现场。

    两军相遇处,激起黄沙,金戈铁马,真实地碰撞在一起。

    这一幕结束后,还有最后一个镜头。

    副将军倒在地上,嘴角漫出血来,他恍恍惚惚地,似乎回到了京城。

    他走进了自家的院子,看到了母亲,也看到了妻子。

    母亲坐在椅子上,笑眯眯的伸出手,他跪在地上,把头枕在母亲的膝盖上。

    母亲的手抚摸过他的脸颊。

    他的妻子站在门口看着他笑。

    那么珍贵的几十年,如果他在就好了。

    拍完之后,大家好好休息了一天。潘敬给每个人都发了红包,让他们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睡一天,太累了。

    身体累,心里更累。但他们没留遗憾,对得起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这么一支队伍。

    等大家休息了一天,潘敬组织了一场大聚餐。

    拍戏期间,她一直很开心,忙忙碌碌地操办,比前段时间在京市时好多了。

    在这个戈壁边的小城里,其实吃的都比较简单,她专门去买了几只牛羊,他们在戈壁边沿烧烤。

    潘敬笑得灿烂,给大家烤肉。

    一群人晒得皮肤都黑了,乐呵呵地抢肉吃。

    坐在地上吃着烤肉,秦是明看着荒漠沉默。

    卫家望蹲在他身边:“就要回去了。”

    是啊,就要回去了。

    回去之后,她又要迎敌了。

    那些人,都盼着她出事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