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请从她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潘敬不想讨所有人喜欢。

    如果一个人总想让所有人满意, 那他会活得很累,也很失败。

    潘敬只想做一些本来正确的事情。

    随着时间过去,潘敬撑过去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

    公司现在发展迅速, 她一个人就是一面招牌。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家抠搜公司, 演员工资不太高,规矩也多。

    最离谱的是, 她的公司定期会上思想教育课,讲的都是一些敬业、平等相关的内容,太过于接地气,根本没有什么大明星高高在上的吸引力。

    在民众受到的现有熏陶里,明星就应该过最奢靡的生活, 当贵族。

    如果明星和普通人差别不大,那还有什么神秘感?

    但他们确实能拍出来好片,网上一搜这家公司, 就会发现很多好片都是这家拍的。

    很多有艺术追求, 又没那么在意钱的人来她的公司应聘。

    潘敬用自己的坏名声, 为公司增加了门槛。

    她自己就是盾, 也是矛。

    她给出的业内低薪酬这一点, 让公司和艺人双向筛选。

    想赚大钱、快钱的, 不会想来这儿。

    来这儿的,大多都是耐得住想认真做事的,也是潘敬想要的。

    但潘敬也不会亏待任何人,演员和工作人员, 在合理的范围内, 他们的收获对得起付出。

    公司的离职率很低,也很少发生纠纷。

    艺人数量又变多了,但是环境仍然纯净, 每个人都认真地做自己的事情。

    有时候,天赋不是那么重要,不节制的生活和自我放纵会消磨天赋。而没那么出色的人耐下心来,长期专注,就可以创造出惊艳的作品。

    就像公司里的编剧组和音乐组。

    其实刚开始,乘四和起子的起点是一样的,两个人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多差距。

    但是当起子的时间用在和美女们玩乐,和大佬们拉关系的时候,乘四坐在他的工作室里研究一段曲谱,或者去了音乐学校请教学术派的意见。

    当其他公司的编剧在研究今年的热点,以及这个笑话怎么样才能更露骨一些时,潘敬公司的编剧正在会议室里,激烈地碰撞思想火花。

    音乐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对音乐的品鉴会混合很多东西。歌手的故事,歌词的背景,听歌的环境……

    如果想强推某个歌手,那么就加大宣传,为他编造艺术家属性,清洗民众的脑子和耳朵,其实,这个歌手大概率就能火起来。

    但这些歌曲,仍然不是好歌。

    乘四和以他为组长的音乐组,更大的精力花在了作品本身上,宣传适度就好。他们不给自己的歌曲编造任何背景故事。歌就是歌,不附加其他的无用信息。

    当别人专注于流量的时候,他们专注于质量。

    在潘敬的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风气,名气不是最重要的,作品质量才决定你在公司的话语权。

    潘敬会出钱让编剧组定期出游,自己选择地点,足够的阅历才能写出更有感染力的文字。

    他们不随波逐流,他们创造潮流。

    公司目前营收状态良好,每一部片都能实现盈利,然后利润立刻投入下一部片子里。

    公司资金不断流淌,创造出一部又一部好片。

    编剧组制作出很多优秀的剧本,有些拍卖给了其他公司,写剧本的编剧拿提成。

    音乐组也是,有些卖给了其他的公司,音乐人拿提成。

    当然,潘敬把最优秀的剧本和音乐留给了自己的公司。

    他们不拘泥,什么都拍,从不复制曾经有过的成功路线。

    在当时他们那部历史片火了之后,很多公司试图模仿,也开拍历史片。

    但这堆想挣快钱的历史片扎堆上映后,谁都没有获得比潘敬那部更大的成功。

    所有人都知道那一部成功的原因:场景实,导演较真,演员拿命拼,剧本打磨精细,但这些东西,其他公司根本做不到。

    这些挣快钱的片子,写剧本时,他们的编剧为了安排刻意的笑点和泪点,就开始了偏倚。又因为大部分预算给了演员那边,场景和道具只能缩减。演员又不肯在脸上涂抹东西,生怕影响了自己的形象。

    导演不敢批评有名的演员,只能捧着演,到了最后,拍出来的东西,根本不能细看。

    在历史片扎堆的时候,令人没想到的是,潘敬的公司接下来拿出来的竟然是一部现代爱情剧。

    其他公司很不喜欢潘敬公司出品的所有电影,但是观众喜欢。

    此后,她的公司还拍了科幻片、动画片、奇幻片、悬疑片……

    明明是不被看好的题材,拍出来就是能让观众喜欢。

    其他公司无可奈何,但也只能跟在她屁股后头,她搞什么,他们也想搞什么试试,说不定就能跟着火一场。

    她公司的剧本拍卖,都会被疯抢,让编辑大赚一笔。

    虽然被拍卖的剧本能为编辑赚很多钱,但编辑更想让自己的剧本被公司留下。

    毕竟,卖出去的剧本,其他公司不一定能拍成什么样,自己公司拍出来的一定对得起自己的心血。

    她的公司成了圈内最特殊的存在,很多人不喜欢她,却必须要追随她。

    对于观众来说也是,这家公司不搞什么营销,不给演员立人设,名气似乎不大,但是一旦他们出了片,就是好片。

    大部分观众不追这家公司的明星,但是只要出片,就愿意去看。毕竟,口碑有保证。

    每当有新片立项,都有很多公司外的演员托人、或者花钱想在潘敬公司的戏里,扮演个角色。

    因为这部剧一定会成功,不然口碑爆棚,再不然艺术指数满点,能得大奖,所有的演员都想参演这样的片。

    她给出的片酬很少,但为了能参演她的片,那些明星不要钱都行。

    被选中拍片的人不管咖位大小,被签订了严苛的合同:除了特殊情况之外,不得以各种理由为由不参加台词预演,不得、以各种理由为由在片场迟到早退……

    这都是普通人很正常的工作要求,但很多演员做不到。

    好办,那就赔偿加解约,不是潘敬求着你们来演戏的。

    所以,很多在其他剧组存在欺凌群演、迟到早退、要求抠图、不背台词只对口型等不良行为的演员,到了潘敬公司的剧组后,老实得像个小学生,因为这里没人惯着他。

    慢慢的,也开始有些公司默默尝试潘敬的模式。

    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剧本和场景道具,选用名气不大、片酬不高、但敬业又演技好的演员,试验一下。

    这些尝试没有大张旗鼓,也不是那些公司的重点项目,但改变总算开始了。

    其他公司也会给潘敬公司的艺人发来片约。

    有个挺年轻的演员,是辛厝的学弟,在辛厝进来后的第二年也来签约了,叫甲央。来自比较偏远的地区,长得很有特色,经常被邀请去演有魅力的反派。

    甲央男性气概很足,被圈内有些人看重,时常在片场被邀请去吃饭、或者出去游玩。

    这时候,甲央永远只有一句话:“和我老板说,她同意了我就去。”

    大家都想玩年轻漂亮的新人,但是谁都不敢和潘敬当面聊这个。

    那个女人挺疯,挺厉害,没人想和她打交道。

    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在大家香喷喷地吃大蛋糕的时候,拿出一把刀划向自己说:“我要重新分配。”

    潘敬坐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看数据。

    这个月的财务报账出来了。

    员工工资,股东分成,下一部片的投资……一切井井有条。

    多出来的钱,全都用于公益。

    她本来有公司的股份,但是这些年,她慢慢把这些股份都分出去了。

    在单位工作五年以上,并连续三年得优秀员工的,就可以分得股份。不像其他公司,有些公司虽然会用股权激励优秀员工,但分配的都是虚拟股票,也就是只有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

    但潘敬分出去的,是她实实在在的股权。

    演员组,音乐组,编剧组,还有工作人员那里,每个部门都是单独评比,互不影响。

    她最终想要的结果,就是她和这家公司毫不相关。

    潘敬很明白,她走在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上。

    因为这条路没人走过,所以很多人站在原地,质疑她是不是走错了。只要她在这条路上犯一点点错,那这条路就会被定义为错误。

    一个坏人,如果忽然做了好事,那众人会夸奖他浪子回头、迷途知返。

    而一个好人,如果有了一点瑕疵,那他就会被定义为“本性如此,装不下去而已”。

    潘敬已经做了很多,她不想功亏一篑。

    如果股权在她手里,那她就是“吸血的资本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罢了”。

    很多人都等着攻讦她,一旦她有了小问题,那她所做的尝试全都被归为错误。

    那些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归以前的模式。

    潘敬不想这样。

    艰难的变革需要献祭者。

    就像很久之前,古代曾经有个名为复生的志士,向皇帝力求变法,面对失败即将被杀害,他说:“……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有之,请从复生始。”

    潘敬自然没有那么伟大,做的事情也是微不足道。她当然不配和这位伟人相提并论。

    但历史是循环的,有些规律必须要遵循。

    进步就有牺牲,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请从潘敬始。”

    等到一切尘埃落地,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她什么都不要,空荡荡地来,也空荡荡地走。

    她本可以不这样。

    但她来过。

    公司里一派向上的氛围,还没人看出来潘敬已经做好了分别的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